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4)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含有相同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据此解答.
解答: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填:水分子;
(2)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碳元素和氧元素;
(3)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故填:水分子,碳元素;
(4)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含有氧元素,故填:氧元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B、纸张燃烧
C、石蜡熔化D、钢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加热的方法除掉Na2CO3中混入的NaOH
B、加入适量盐酸可以除掉氯化钠溶液中混入的氢氧化钠
C、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可除掉一氧化碳
D、加入足量的铁粉可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入的少量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2H
B、
+1
H
C、H2
D、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如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ⅠAⅡAⅢAⅣAVAVIAⅥⅠA0
2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请从如表中查出关于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第12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如图中
 
(填字母序号)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价和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5月至10月世界上第一个海上园林博览会在辽宁锦州举行.
(1)安全角度考虑世博园上空漂浮的气球内充入的气体可能是
 

(2)世博园区内使用的电动车有效地减少了一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为保护环境作出了努力.请写出两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减少大气污染的做法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联合制碱法”制取的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测定某厂生产的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并滴加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73g时,气泡不再冒出,此时称得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80.6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
 
g.
(2)该厂生产的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用“”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表示C原子,在点燃条件下,每四个甲分子能与三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和六个丁分子.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丙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丁物质属于化合物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中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芙夷河的水质状况进行有关检测:
(1)取水后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
 

(2)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称为
 
(选填“硬”或“软”)水;人们如果长期饮用硬水,体内容易产生结石.因此,硬水必须软化才可饮用.日常生活将水
 
可使水软化.区别硬水和软水可加入试剂
 

(3)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污水整治的力度,请你提出防止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任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