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医用热敷袋使用时要轻揉,袋内的反应可看作是铁粉、空气和水相互作用,产生氢氧化亚铁,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热敷袋中的铁粉与水在未使用时要分别密封保存
C.总反应为
D.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铁中氢元素质量与参与反应的水中氢元素质量相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t1℃时,把25g甲放入50g水中,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且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
B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Ct2℃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最小的是甲物质
D 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 +、Al3 +、Fe2 +和Mg2 +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 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 g、12.7 g和1.3g。
(1)步骤I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除含有Li+、SO42-,还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_(填“石灰石”、 “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使Al3+、Fe3+形成沉淀,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II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日常生活中常采用煮沸方法将硬水软化。这种方法一定可靠吗?
(查阅资料)水的硬度由水中所溶解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引起的,硬水中所溶解的钙镁化合物可分为两类:钙、镁的碳酸氢盐,如Ca(HCO3)2等;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如CaCl2等,一般所说水的硬度是由上述两类化合物引起的。
(设计并实验)小明为方便研究准备了碳酸氢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来代表两类不同的钙、镁化合物。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分别取5mL的碳酸氢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于A. B两支试管中,同时加热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有沉淀产生,B试管无明显现象 |
② | 在上述实验后,分别滴加4滴肥皂水,振荡 | A试管中有大量的泡沫,B试管中泡沫较少 |
(得出结论)
(1)煮沸实际上只能降低____________所引起的水的硬度。实验中A试管中碳酸氢钙分解除产生沉淀外,还生成了另外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①小芳同学提出,若向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室中一般可通过___________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危害,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向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CO2气体,会得到Ca(HCO3)2溶液。利用pH传感器测定在此操作过程中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写出两条现象或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看到木条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要将橡胶塞塞进试管口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 | ||||
目的 | 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NH4)2CO3、BaCl2、NH4Cl、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写出①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写出②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