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 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 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B 【解析】 A、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降低,故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正确; B、t1~t2段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使反应的速率增加,而反应物的量没有增加,故错误; C、t2~t3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故速率减慢,故正确; 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故选B。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A. 甲: 稀硫酸和铜片乙: 水和CO

B. 甲:双氧水,二氧化锰,乙: NaOH溶液和CO2

C. 甲: NaOH溶液和CO2乙: NaOH溶液和H2

D. 甲:H2O和NH3乙:稀盐酸和大理石

B 【解析】 A、甲中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气压不变化,乙中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气压变化不大,故错误 B、甲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装置内气压变大,则气球变大,乙中NaOH溶液和CO2反应使气体减少,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则气球变大;故正确 C、甲中NaOH溶液和CO2反应使气体减少,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则气球变小,乙中NaOH溶液和H2,不反应,气压不变化,故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军事上用于制造隐形飞机涂层的四硫富瓦烯(C6H4S4)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下列关于四硫富瓦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有机物 B.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由14个原子构成 D. 燃烧产物中可能含有CO

C 【解析】 A、四硫富瓦烯(C6H4S4)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由四硫富瓦烯(C6H4S4)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S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由四硫富瓦烯(C6H4S4)的化学式可知,四硫富瓦烯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四硫富瓦烯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硫原子,共14个原子构成,故错误; D、由四硫富瓦烯(C6H4S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酒精挥发 C. 胆矾粉碎 D. 葡萄酿酒

D 【解析】 试题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石蜡熔化是由固体直接变为液体,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胆矾粉碎,只是物质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某回收站回收的废金属粉末中含锰(Mn)、金(Au)、铜三种金属。为了回收贵重金属,回收站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回收流程:

(1)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2)C是 ;B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3)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请写出步骤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你认为步骤③中所加入的X溶液是

(5)欲直接从蓝色溶液中制得金属B,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稀盐酸 d、铁

(1)A B C (2) Au CuO (3) Mn + H2SO4 =MnSO4+ H2↑ (4) 稀硫酸 (5)d 【解析】 试题(1)A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A排在氢的前面,而金属C在空气中加热都不会与氧气反应,说明化学性质稳定,所以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 (2)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加热也不会与氧气反应,所以C是Au,B自然是Cu,它的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向一定量的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Zn,可能有Ag

B. 滤渣中一定有Cu、Ag,可能有Zn

C. 滤液中只有Zn(NO3)2

D. 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Cu(NO3)2

D 【解析】 根据加入锌粉的质量多少,可得到以下几种可能: ①若加入的锌的量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发生反应,所得滤液所含溶质为:AgNO3、Cu(NO3)2和生成的Fe(NO3)2,滤渣只有Ag; ②若加入的锌的量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或与部分硝酸铜能发生反应,所得滤液所含溶质为:Cu(NO3)2和生成的Fe(NO3)2,滤渣有Ag、Cu; ③若加入过量的锌的量,硝酸银与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自然界中的水 同步测试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与水有关的3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实验A中的小试管收集的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产生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B中试管1内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C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_____.

产生大量泡沫 H2 2H2O2H2↑+O2↑ 过滤 【解析】 (1)向实验A中的小试管收集的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产生的现象是产生较多泡沫;(2)实验B中试管1内气体的化学式为H2,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实验C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 题型:实验题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2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 ,观察到________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石灰石;造成二氧化碳不纯;Fe+2HCl=FeCl2+H2↑反应后内外产生压强差;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收集同样大小的一塑料瓶二氧化碳,倒入与氢氧化钠溶液同样多的蒸馏水,观察塑料瓶的变瘪情况;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解析】 (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中石灰石、大理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故在干燥管的铜网上盛放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由于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 CO                        B. Fe2O3                         C. CO2                         D. Fe

B 【解析】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