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含义
2Cl氯原子的个数为2         Fe2+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H2$\stackrel{-2}{O}$ (从左至右)水分子的个数为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

分析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Cl中的“2”表示氯原子的个数为2;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2H2$\stackrel{-2}{O}$中从左至右的2分别表示为:水分子的个数为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
故答案为:氯原子的个数为2;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水分子的个数为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秋冬季节人们比较容易患感冒,阿司匹林(C9H8O4)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请你根据阿司匹林(C9H8O4)的化学式计算:
(1)C9H8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2)C9H8O4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C9H8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6%.(保留一位小数)
(4)180克C9H8O4中含有多少碳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描述与化学方程式表示一致的是(  )
A.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C+O2$\frac{\underline{\;点燃\;}}{\;}$CO
B.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Fe+CuSO4═Cu+FeSO4
C.镁带燃烧   Mg+O2$\frac{\underline{\;点燃\;}}{\;}$MgO2
D.红磷燃烧  2P+5O2 $\frac{\underline{\;点燃\;}}{\;}$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请分析下列过程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打开石油液化气,②点燃液化气,③将水烧开,④淘米、洗菜,
⑤将鸡蛋浸泡在食醋中,⑥滤出米饭中的米汤,⑦剩饭变馊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它是(  )
A.CuB.ClC.ND.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总结
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但是时间较长、温度较高.
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KClO3$\stackrel{加热}{→}$KCl+O2↑.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至氯酸钾即将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迅速复 燃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比较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物质是否能加快KClO3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二氧化碳、熟石灰、石墨、氧气四种物质中,可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熟石灰,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石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铁在纯氧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甲小组同学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1)①甲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如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现象记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样品1:无明显现象NaOH+HCl=NaCl+H2O
样品2:溶液中出现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酸碱度,简述操作的主要步骤: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乙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 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氯化钠、氢氧化钠(酚酞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