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氢气;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吸附.

(2)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8H2O.
(3)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如果想知道某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分析 (1)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电解水的现象,并结合水的净化水的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完成填空.
(3)根据改变水的硬度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检验硬水或软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解答;

解答 解:(1)图A是水的沸腾,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试管1与电源负极相连,试管1中气体体积约为试管2中气体的两倍,可判断试管1中气体为氢气.
C中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和滤纸功能一样,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不变,
反应前Fe、Na、N、H、Cl、O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16、6、16、6、34,
反应后Fe、Na、N、H、Cl、O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16、6、0、6、26,
由此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8H2O;
(3)在现实生活中,改变水的硬度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加热能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减少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降低硬度.检验硬水或软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甚至没有的是软水.
故答案为:
(1)物理;氢气;过滤.
(2)8H2O;
(3)肥皂水; 煮沸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比较全面,但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可以有效地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对类似问题的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小组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不小心把硫酸铁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提出猜想】硫酸铁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
【查阅资料】硫酸铁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Fe3+),硫酸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H+).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图1所示的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实验结论】
(2)最不可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粒子是H2O分子,理由是过氧化氢的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3)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SO42-粒子不起催化作用.
(4)如果要确定硫酸铁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拓展延伸】
(5)小组通过实验发现,硫酸铁溶液的浓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常温下,在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5%过氧化氢的溶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各滴2滴5%、10%、20%的硫酸铁溶液.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请你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硫酸铁溶液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硫酸铁溶液的浓度不会影响最终产生的氧气质量.
②若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请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市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反应后
实 验
数 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g15g160.6g
请计算:
(1)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能源,保障水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宣传主题的是(  )
A.在河两岸兴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B.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C.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
D.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现有①食盐水;②氧化铜;③氯酸钾;④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⑤五氧化二磷;⑥硫磺;⑦稀有气体;⑧二氧化碳;⑨白磷;⑩镁.
其中单质是⑥⑨⑩
氧化物是②⑤⑧
混合物是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B(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足量.
A.蜡烛         B.红磷          C.硫           D.木炭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图1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A(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12345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9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不助燃、不可燃.
(4)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
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如图所示的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请回答:
(1)气体a为氢气,b为氧气.
(2)此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化学与新型材料、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聚乙烯、合成橡胶和玻璃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桔杆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
C.上海世博会很多展馆采用光电转化装置,体现当今“低碳”经济的理念
D.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写出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二氧化碳的具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D(或AE).
(5)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共15.5g制氧气,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0.7g.试计算:
①生成氧气多少克?
②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