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醋酸钙[Ca(Ac)2]是国家允许使用的补钙制剂之一。以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为原料回收膜并制备醋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制备醋酸钙工艺最后是从醋酸钙溶液中得到醋酸钙固体,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在反应Ⅱ中醋酸过量的目的是_____。
(3) 膜分离时,主要是为了除去鸡蛋壳中的杂质,盐酸不能过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京沪高铁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板式轨道系统,该轨道系统以混凝土道板、底座结构代替传统铁路道砟。
(1)在高速铁路建设中使用大量材料:①铺路基的石子;②垫在石子上的钢筋水泥柱;③钢轨等,其中水泥柱属于(_____)
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
(2)为适应高铁提速,高速铁路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施工建设中,常用点燃铝和氧化铁(Fe2O3)的混合物,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进行焊接铁轨中的缝隙,并生成氧化铝和熔融状态下的铁,从而焊接钢轨间的缝隙。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探究活动。
(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Ⅰ.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Ⅱ.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____(填“强”或“弱”).
(2)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Ⅰ.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Ⅱ.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___(填“a”“b”或“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 。
(3)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Ⅰ.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______。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填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探究小组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如图甲)
(1)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兴趣小组用 pH 探测仪测得烧杯内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乙),则实验中烧杯内所加入的溶液是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丙) (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热量散失忽略不计),该图说明该中和反应____________(吸热或者放热),为确定A 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微粒,该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从烧杯内取少量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 ____________ | A 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微粒有:_____ |
[实验反思]
实验小组其他同学也绘制了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丁)(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热量散失忽略不计)。实验中各同学所得温度变化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卫生部正在建立地沟油检测机制,从源头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消费者自检“地沟油”检测试剂盒正式面市,检测流程图见下图,下列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 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
B.闻油是否有异味
C.询问油的生产厂家
D.取油加入检测液中再煮沸,看是否显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现有大理石、稀盐酸、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烧杯、升降台、木条、棉花、镊子及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药品和仪器能制取的气体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制取另一种气体还需补充一种仪器是_____,A仪器的一般用途为_____。
(2)若要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良好,最初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导致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容器内气体_____,使容器内气压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上述现象。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4)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先干燥,后收集,需选择I装置,I中装的药品是_________(填名称),实验时将装置I中导管_____(填“a”或“b”)端与收集装置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药品探究燃烧的条件。
药品:白磷(着火点为40°C)、红磷(着火点为240°C)、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
(1)实验一: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是燃烧条件之一。A、C中均放入一小块白磷和80°C热水。打开K1,关闭K2,向B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实验一目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证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小明和小红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重新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同上,K1、K2均打开,向B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均可达到实验目的。请补全表格中的①②③。
小明实验 | 小红实验 | |||
A | C | A | C | |
固体 | 白磷 | 白磷 | 白磷 | ②________ |
液体 | 80°C热水 | ①________ | 80°C热水 | ③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氨法脱硫可防治二氧化硫(SO2)污染,同时制得化肥(NH4)2SO4。主要流程如下:
(1)吸收塔中,氨水采用喷淋方式注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 + H2O + SO2 ==== (NH4)2SO3,若利用此反应吸收 64kg 二氧化硫,则参加反 应的氨气(NH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kg。
(3)氧化塔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将(NH4)2SO3 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