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在前两章化学学习后,我们亲身体验了分子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指示剂,遇到氨水等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会逸散到空气中,氨分子又会和水分子结合成氨水分子.
我的实验记录有:
步骤 1:向蒸馏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看到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步骤 2:向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步骤3:如图所示,将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两个小烧杯放在一起,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烧杯B中的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原因是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倒扣的烧杯中会有大量的氨气分子存在,这些氨气的分子溶于烧杯B中会使该溶液变为碱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到了:
(1)酚酞溶液遇氨水等呈碱性的物质会变红色,常作指示剂使用.
(2)分子的特性之一: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分析 根据蒸馏水的溶液呈中性分析解答;根据氨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分析解答即可;根据浓氨水容易会发出氨气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步骤1:由于蒸馏水的溶液呈中性所以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里的水只能是无色;
步骤 2:氨水溶液呈碱性,所以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步骤3:由于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倒扣的烧杯中会有大量的氨气分子存在,这些氨气的分子溶于烧杯B中会使该溶液变为碱性,所以烧杯B中的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这也证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运动特点;
(1)酚酞溶液遇氨水等呈碱性的物质会变红色,常作指示剂使用.
(2)分子的特性之一: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答案为:
步骤1: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步骤2: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步骤3:烧杯B中的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倒扣的烧杯中会有大量的氨气分子存在,这些氨气的分子溶于烧杯B中会使该溶液变为碱性;
(1)红;
(2)运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等方面的内容.本题的关键点就是碱性物质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空气和海水是我们熟悉的混合物,其中含有丰富的各种类型物质.
请按以下要求写出空气和海水中的(写主要物质):
单质氮气;氧化物水;盐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1)、(2)、(3)、(4)表示3种元素,表示4种粒子;
B.表示阳离子的是(4),离子符号为Mg2+
C.表示阴离子的是(2),离子符号为O2-
D.表示同种元素的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通入水中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它的核心内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全球的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臭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空气 B.二氧化硫 C.红磷 D.水 E.氧气 F.氮气 G.稀有气体
(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E;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B;
(3)与氧气反应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C;
(4)属于混合物的是AG;
(5)常温下为液态物质的是D;
(6)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F;
(7)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NaCl和Ca(OH)2B.H2SO4和Na2CO3C.AgNO3和 BaCl2D.KOH和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食用醋B.冰水混合物C.冰红茶D.加碘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火焰层平均温度/℃
焰心432598
内焰666783
外焰520667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焰心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的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C(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请找出三点)
①酒精的浓度,
②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③灯芯是否烧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