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A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时不再上升。
(3)C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指出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
(4)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______________。
(5)河水经过E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 2H2O2O2↑+2H2O 4P+5O22P2O5 1 H2 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混合物
【解析】(1)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解答;(2)根据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解答;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解答;(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飞分析解答;(4)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解答;(5)根据E装置主要除去不溶性杂质解答。(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1时不再上升(3) 由图可知,试管1接电源的负极,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负氢正氧 氧一氢二”可知,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H2;(4)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5)河水经过E装置,主要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色素、异味等。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0.1 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g。
(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______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 A,B,C,D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 A 为黑色单质,D 为红色单质,B、C 是 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乙省略).
请回答:
(1)C 的化学式是_____;
(2)B 的一种用途_____;
(3)A→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图①:稀释等质量的30%H2SO4和10%H2SO4溶液
B. 图②:分别往等质量的Mg和Fe中滴加足量稀H2SO4
C. 图③:将等质量的Mg和Fe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
D. 图④:电解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如图A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镉元素的信息示意图,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2)B、C、D、E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字母)。
(3)C、E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之正确;
(2)生成物属于①_________(填物质分类),判断的微观依据是②_________;
(3)画出比碳元素多一个周期且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4)此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微观解释是:在高温条件下____________,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 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 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