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的上面“铺”了一层“萘胺”(C10 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萘胺属于无机物
B.萘胺中C、N、H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 g
D.二氧化钛中钛的质量分数为60%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
(1)①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_________。
②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_____?
③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__。
(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提示: 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
①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______(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化学药品时,发现一瓶金属铬。为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提出假设]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提出了三种假设:
假设①:A1>Cr>Cu
假设②:______。
假设③:____。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Cr、Cu、Al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后,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20%的稀硫酸。
[实验现象]
金属 | Cr | Cu | Al |
实验现象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 | 铜表面无明显变化 | 铝表面产生 气泡较快 |
[实验结论]假设____成立(填序号)。
[问题与反思]
(1)由上述结论可知:铬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已知在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铬元素显+2价)。
(2)小丽提出,按上述实验操作,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你认为____(填“可行 ”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某北方地区用萝卜叶酱菜制作流程如下:
原料→挑选→切碎→清洗→沥水→腌渍Ⅰ→腌渍Ⅱ→脱盐→酱制→调味→真空包装→杀菌→冷却→成品。
萝卜叶的腌制过程属微生物的发酵过程,蛋白质在微生物蛋白酶和肽酶作用下,会产生一些氨基酸、肽类等风味物质。腌制过程由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消耗了萝卜叶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含量下降。酱制、调味后的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增高,其蛋白含量主要来源于酱制和调味过程加入的酱油及味精。酱油中含有蛋白质,味精属谷氨酸钠盐,使成品萝卜叶酱菜中的蛋白质增高。
选取原料、腌渍Ⅰ、腌渍Ⅱ、酱制和成品五个工序的样品,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其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腌渍Ⅰ阶段主要以乳酸菌发酵为主导,乳酸菌正处于对数期,迅速增长;腌渍Ⅱ阶段主要是腌制过程中的盐分产生的高渗透压及发酵所产生乳酸等物质抑制部分微生物的生长。
酱菜中含有乳酸菌,能够调节肠胃功能,有助于儿童、中老年人消化。另外,酱腌中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含有的乳酸钙还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育。一些蔬菜本来含钙、铁的量较高,经过腌制后得到浓缩,钙、铁含量更为丰富。因此,适量食用酱菜对人体健康有益。
但是,酱菜制作过程中也会产生较高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胃酸反应,产生亚硝酸(HNO2)和氯化物。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酱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钙、铁含量较高的蔬菜,经过腌制成为酱菜,钙、铁含量会更为丰富,这里的“钙、铁”是指_____(填“分子”“原子”“元素”)。
(2)酱制、调味后的酱菜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增高,主要来源是_____。
(3)亚硝酸钠(NaNO2)是常见的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萝卜叶的发酵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酱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后期达到一个峰值后又迅速下降
C 酱菜制作过程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细菌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D 霉菌和酵母菌在整个腌制、酱制过程中波动较小
(5)有人说儿童不适合吃酱菜,请写一写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微型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①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50℃,观察现象。②停止加热燃烧管,待燃烧管温度降至80℃,挤压滴管2,观察现象。(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步骤①中双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2) 60℃时,120g硝酸钾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______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则提纯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将A点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B点的该溶质的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C时,向两个各盛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g甲、乙粉末,使其充分溶解,最终现象如图2所示。则:
(1)图1中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
(2)烧杯①中溶解的是_____(填“甲”或“乙”)物质。
(3)从t2°C升温到t3°C,烧杯______(填“①”或“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4)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请用数字及“<”、“=”或“<”等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氨气(NH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有一种属于氧化物
B.原料气N2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C.参加反应的N2与生成的O2质量比为7:8
D.参加反应的N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数据,获得信息实验室现有硫酸铜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 25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100g 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4.9 | 9.8 | X | 14.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 X 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