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______.
(2)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超临界流体,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
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
(3)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请将该反应配平(在方框内填上系数).

精英家教网

(4)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能够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这也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故答案为:石油;
(2)超临界CO2流体和干冰的分子构成相同,故化学性质不变,化学组成相同;超临界CO2流体的密度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故密度变小;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如密度变小.所以正确的是BCD.
 故选BCD;
(3)生成物中有6个C,所以反应物中也应是6个C;生成物中有12个H,反应物中也应该有12个H;所以第一个和第二个方框内应填6;这样一来生成物中就缺少10个O.所以第三和第四个方框内应分别填1和6.
故答案为:6;6;1;6;
(4)根据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生成物是尿素[CO(NH22]和水,写出化学反应式.
故答案为:CO2+2NH3
 高温 
.
高压
CO(NH22+H2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2)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超临界流体,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
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
(3)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请将该反应配平.
 
CO2+
 
H2O
叶绿体
 
C6H12O6+
 
O2
(4)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能够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这也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BCD
ABCD
(填字母,下同).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2)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依据如图请你写出获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太阳能 
.
 
2H2↑+O2
2H2O
 太阳能 
.
 
2H2↑+O2

(3)含硫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为减少大气污染,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在氧气(O2)参与反应和高温的条件下,用来吸收SO2,只生成硫酸钙(Ca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SO2+O2═CaSO4
CaO+SO2+O2═CaSO4

(4)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超临界流体,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BCD
(填序号).
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化学组成不同
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
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A B
A B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石油
石油

(2)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超临界流体,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BCD
(填序号).
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
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
(3)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请将该反应配平(在方框内填上系数).
6
6
CO2+
6
6
H2O
叶绿体
1
1
C6H12O6+
6
6
O2
(4)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能够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这也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H3
 高温高压 
.
 
CO(NH22+H2O
CO2+2NH3
 高温高压 
.
 
CO(NH22+H2O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ACD
ACD
(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超临界流体,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BCD
(填序号).
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化学组成不同
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
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六十六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字母,下同).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2)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依据如图请你写出获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3)含硫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为减少大气污染,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在氧气(O2)参与反应和高温的条件下,用来吸收SO2,只生成硫酸钙(Ca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超临界流体,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化学组成不同
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
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