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根据下表数,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25.7 36.0 36.6 37.3 38.4 39.8
(1)20℃KNO3的溶解度是31.6g;
(2)60℃时,200gKNO3溶液中含质100g.将该溶液降温至20℃,可析出KNO368.4g;
(3)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分析 (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来分析;
(2)由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判断60℃时200gKNO3溶液中含溶质 100g,将该溶液降温至 20℃,可析出KNO3质量.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 解:(1)由表格提供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故填:31.6;
(2)60℃时,200gKNO3溶液中含溶质100g,则含有溶剂水的质量为200g-100g=100g,而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00g-31.6g=68.4g;故填:68.4;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蒸发溶剂结晶法.故填:蒸发结晶.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乙醇(C2H6O)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试计算完全燃烧138克乙醇,能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先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现象,过一会儿还可观察到产生气泡的现象,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Fe2O3+6HCl=2FeCl3+3H2O,
②2HCl+Fe=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海边盛产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以贝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CaO,该物质的类别是属于氧化物(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写出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在工业上,熟石灰可用于生产烧碱.在农业上,它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混合气体由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氯化氢四种气体组成,请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被完全吸收),要求验证的过程中不得逸出有毒气体,以下装置可重复使用(装置均可用符号表示)(1)验证水蒸气存在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成蓝色,操作时应将混合气体通过E装置
(2)验证氯化氢气体存在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操作时应将混合气体通过C装置
(3)请按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组合一套可检测混合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标明装置的接顺序即可)
混合气体→E→C→B→A→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氯化钠D.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完成下列探究:

(1)如图1: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离低不同的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是蜡烛都熄灭且下层的蜡烛先熄灭,本实验中放置两支蜡烛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分别向集满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淸石灰水,并充分振荡发现二者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图2:先在烧钚内壁上贴上干的和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再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敞口集气瓶轻轻放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现象是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本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运动论的知识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烧杯内壁贴的干的石蕊纸条起对照作用,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下面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
实验1:在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5等分,做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的红磷,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如下图1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5等分,做好标记.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如图2所示),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1)实验1中红磷取样需稍过量,目的是.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位接近刻度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frac{1}{5}$.若红磷燃烧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其水面以上容积不足$\frac{1}{5}$,请推测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装置漏气、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答出两条即可)
(2)实验2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是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使测定结果偏低.
(3)从测定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效果较好的是哪一个?实验2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一点不足,实验1中,装置的气密性不易控制或误差比较大
(4)请大胆猜想,当该同学在实验1时用镁条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时,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明显大于集气瓶容积$\frac{1}{5}$的原因是镁条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氮气反应,因此消耗的气体体积应大于五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20g.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不能(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D(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