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据此回答: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2)实验中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

(3)写出用此装置制取氧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4)氧气还可以用__________法来收集。

(5)用Ⅱ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集气瓶装满水,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某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盐”属于化合物

B. 人体缺“碘”是指缺碘分子

C. 根据标签可预测或氯化钠性质不稳定

D. 1kg该碘盐中最多含的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如图Ⅱ(选用容积为40mL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如图),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图Ⅱ实验中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

②图Ⅱ实验若打开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红磷,从红磷燃烧到熄灭冷却的实验过程中,注射器话塞将_____移动,最终约停止在_____mL刻度处。

(3)反思:小林同学利用图I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整个实验过程中忘记夹弹簧夹,则最终液面上升的高度约_____(填“大于”或“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A. 氮气 B. 二氧化硫 C. 固体粉尘 D. 工业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泗洪县新星城南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泗洪县新星城南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廊坊市高碑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构成它们的原子达到了稳定结构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水通电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段考(一)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小苏打(主要成分为 NaH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小苏打中NaHCO3 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样品

消耗稀盐酸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

质量(g)

18

150.8

160

已知 NaHCO3+HCl=NaCl+H2O+CO2↑,试计算:

(1)样品中的 NaHCO3 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到 0.1%);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到 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