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军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因此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过氧化钠、水中,都没有碳元素,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碳酸钠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分析 根据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因此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过氧化钠、水中,都没有碳元素,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碳酸钠;设计一个证明Na2CO3不存在的实验:用试管取少量的反应后溶液,然后向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冒出,说明碳酸钠不存在;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人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因为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 解:实验一:(1)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因此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实验二:(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过氧化钠、水中,都没有碳元素,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碳酸钠;
设计一个证明Na2CO3不存在的实验:用试管取少量的反应后溶液,然后向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冒出,说明碳酸钠不存在;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
用试管取少量的反应后溶液,然后向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没有气泡冒出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人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因为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
【表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为:实验一(1)氧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因此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二(1)过氧化钠、水中,都没有碳元素,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碳酸钠;   
取试管反应后的剩余物,滴加少量盐酸,无明显现象,证明不含CO32-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
用试管取少量的反应后溶液,然后向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没有气泡冒出
(2)碱性;
【表达】2Na2O2+2H2O=4NaOH+O2↑.

点评 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氧气的验满
C.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D.
验证氢气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碱是一种碱B.氢能、风能、太阳能都属于清洁能源
C.
都表示阳离子
D.
都不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图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现有一包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小丽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的固体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蓝色溶液;然后过滤(填实验操作名称),得到滤渣和滤液;
(2)用PH试纸测得滤液的PH小于7,小丽于是得出结论:该反应中硫酸有剩余.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对,理由是滤液的PH小于7,说明滤液显酸性,进一步说明稀硫酸过量.
(3)现取该固体混合物5g投入到100g稀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①5g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1g;
②a点的数值为80;
③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A、C烧杯内盛有酚酞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刻印观察的现象是A烧杯中的溶液变成红色,C烧杯中的溶液颜色不变,本实验说明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A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2)氨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氨气和氧气$\stackrel{点燃}{→}$水和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酒精灯,b是锥形瓶.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此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你不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
(4)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5)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既可用E也可用F装置收集.由此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BC.A.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       B.该气体难溶于水      C.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原因是某些奶制品违法加入了超标的三聚氰胺,其化学式为C3N(3NH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聚氰胺中含有6个氮原子
B.三聚氰胺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生活用品中,图A用活性炭作冰霜除味剂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图B是铜加工成电线利用了金属的两条物理性质是导电性和延展性;图C用洗洁精洗碗去油污是因其具有乳化作用.
(2)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三个实验:
Y+HCl--不反应  
X+H2SO4═XSO4+H2↑    
X+Z(NO32--不反应
则X、Y和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Li、Na、K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