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燃料燃烧不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天然气B、石油C、煤D、氢气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石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C、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
D、氢气燃烧生成水.
解答:解: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时,会导致温室效应;
天然气、石油、煤燃烧时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燃烧这些燃料时会导致温室效应;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故选:D.
点评: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水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稳定性  2NaHCO3
  △  
.
 
Na2CO3+CO2↑+H2O
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Cu+2AgCl═2Ag+CuCl2
C、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3C+2Fe2O3
 高温 
.
 
4Fe+3CO2
D、钟乳石的形成CaCO3+CO2+H2O═Ca(H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物质各Wg后,再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所得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C、温度降低到t1℃时,两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甲物质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乙醇是绿色植物发酵的产物,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B、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醇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乙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多食油炸食物对健康不利,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所产生的微量的丙烯醛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丙烯醛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烯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丙烯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1
C、丙烯醛分子中含有三个碳原子
D、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若8g氧化铜和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反应后,只生成胆矾,则原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成CuO+H2SO4+4H2O═CuSO4?5H2O)(  )
A、3.2%B、5.9%
C、4.7%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气球).
(1)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氯气(Cl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12+H2O=HCl+HCI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试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分别装入什么药品(写出一组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6月,我国拟用长征二号改进型火箭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与物质A发生的反应可写作:C2H8N2+2A=3N2↑+2CO2↑+4H2O↑,则物质A的化学式为
 
,物质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