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6?山西)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称取了4.44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高温加热的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量黑色固体产物的质量为3.2g.
他们结合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作出如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 ②可能是碳粉③可能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以上猜想的理由是
根据质量定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化铜和碳粉都是黑色的
根据质量定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化铜和碳粉都是黑色的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如果猜想③正确,现象应该是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

(2)乙同学从资料中得知:碳、氢气、一氧化碳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都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变为金属单质.他经过思考后,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因此高温下碳粉和氧化铜不可能共存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因此高温下碳粉和氧化铜不可能共存

(3)丙同学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她的理由是(通过计算式说明):
4.44gCu2(OH)2CO3中:m(C)=4.44g×
12
222
=0.24g<3.2g
4.44gCu2(OH)2CO3中:m(C)=4.44g×
12
222
=0.24g<3.2g
分析:探究性题目的做法是大胆推测,但要有合理的依据,不能凭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产物是有Cu、O、H、C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根据题目信息(黑色粉末)可知,黑色物质可以是题目所说的三种情况:①可能是氧化铜  ②可能是碳粉  ③可能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1)根据氧化铜、碳和硫酸的性质及其产物的颜色即可.
(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情况下会发生反应可知.
(3)有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可知.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产物是有Cu、O、H、C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结合题目信息(黑色粉末)可知,氧化铜和碳都是黑色固体;所以黑色物质可以是题目所说的三种情况;故答案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氧化铜和炭粉都是黑色固体.
(1)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的水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黑色固体消失(或没有黑色固体剩余).
②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的水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但是碳不会和硫酸反应;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仍有黑色固体剩余.
(2)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在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不会同时存在,故答案为: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和单质碳能发生反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发生改变;反应前的碳的质量是:5.0×(
12
222
×100%)═0.27g,但是黑色粉末的质量是3.6g,因此排除②,故答案为:5.0g碱式碳酸铜中含有C:
12
222
×5.0g=0.27g<3.6g.
点评:做这类题目要有充足的知识和大胆的推测,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特点(颜色,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6?山西)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6?山西模拟)我们学习了化学以后就要用化学的视角去看待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请你写出一种你最熟悉的物质的化学式
CO2
CO2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它属于
氧化物
氧化物
(填写“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请你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
灭火
灭火
,以及决定这种用途的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6?山西)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6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大纲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6?山西)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亚铁离子;②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③煤矿常发生瓦斯爆炸事件,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④山西老陈醋闻名全国,老陈醋中含有的酸是;
⑤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这种“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