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的地方干得快一些的主要原因是
宋代诗人于谦托物言志诗词《石灰吟》:“①千锤百凿出深山;②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身碎骨浑不 怕;④要留清白在人间!”从化学角度看,②③④分别描写了石灰从生产到使用过程的三个化学变化,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④
不法分子在铜片表面镀银制造假银元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下列对金属或合金的利用是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的是
A.用铁回收含铜离子废液中的铜
B.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C.用锡合金作保险丝
D.用铜丝作电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B. “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C. 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D. 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多方便。
(1)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a.塑代钢外壳 b.玻璃车窗 c.橡胶轮胎 d.真皮座椅 e.锰钢底座
(2)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太阳能汽车已经上市。与传统汽车相比,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0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一瓶CO2气体(排空气法收集,并已验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有的小组没有观察到水压入瓶中,有的小组观察到少量水压入瓶中。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现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按教材的说法“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CO2”,水槽中的水足够把集气瓶中的CO2气体全部溶解,为什么集气瓶中的水面不上升或上升很少呢?
【作出猜想】1.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2气体可能不纯。
2. 。
3.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分别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2瓶CO2,重复图B实验,在不
同时间测得压入的水量占集气瓶容积的百分数,数据见表1。(已知:CO2在饱和碳酸氢
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表1 24小时内CO2溶解情况
气体样本 | 1 | 2 | 3 | 4 |
收集方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排水法 | 排水法 |
2小时 | 13.7% | 15.0% | 15.3% | 15.1% |
24小时 | 35.7% | 56.3% | 94.2% | 93.6% |
实验室制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
课堂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反思】
该实验引发了同学们对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及CO2收集方法的思考。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
小组同学用容积为 150mL 的集气瓶,装入部分水,留一定量的空气,用CO2排出这些水。用此法收集到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气体,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试验不同浓度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情况,实验结果见表 2。
表2 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情况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
60mL | 45mL | 42mL | 39mL | |
CO2的体积分数 | 40% | 30% | X | 26% |
燃着的木条状况 | 灭 | 灭 | 灭 | 不灭 |
上表中X的值为 。
(2)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小组同学分4组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收集1瓶(集气瓶容积相同)CO2气体,记录所需时间,如表3所示。
表3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1 | 2 | 3 | 4 | |
排水法 | 35" | 43" | 43" | 43" |
排空气法 | 1'57" | 1'15" | 1'4" | 1'12" |
① 每次收集气体时,需要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其原因是 。
② 综合上述实验,请你对CO2的两种收集方法做出评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