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现有A、B、C、D、E、F六种初中常见物质,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A, C、F为盐溶液,且A的水溶液显碱性,E为黑色固体粉末。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用“→”表示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问题:
(1)写出C、F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F:_________。
(2)F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B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请写出上述制备工艺的化学方程式_____。氮气的作用是_____。
(2)图乙为Mn和CuSO4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实际与Mn反应的微粒是_____,由反应可知金属的活泼性:Cu_____ Mn(填“>”或“<”)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某同学在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他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图丙的几个图象(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其中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试剂X可选用Na2CO3溶液
B. 操作Ⅰ、Ⅱ的名称都是过滤
C. 操作I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量筒
D. 稍过量的试剂X加入到废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沉淀后有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 |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
C. | 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 | 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 |
D. |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四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一组是
A.氧气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氢气
C.棉尘和空气 D.氢气和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 主要现象 | |
甲 |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_______ |
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填______(“快”或“慢”) |
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正确。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__________溶液(盐酸、稀硫酸等)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盐溶液(金属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是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