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要吸热,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需要吸热,使周围的温度不易升高
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解答 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
C、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正确;
D、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佝偻病患者体内缺少的元素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下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中铜片上出现痕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大;
(2)乙实验中A中溶液变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氨水呈碱性;
(3)丙实验中塑料瓶变瘪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丁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以上选填“原子”、“元素”或“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几组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2)在实验B中,试管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使铁钉与氧气隔绝;
(3)为了保证实验C得到的结论更可靠,在实验中的要点是:相同的软塑料瓶中充入的二氧化碳体积、加入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的体积要相同.
(4)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总体积小于$\frac{1}{5}$的可能原因红磷不足(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2015年10月5日,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
C.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现有A、B、C、D四种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C和D,其微观模型如表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质ABCD
微观示意图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A、B、C、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2
C.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若有64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6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温室效应带来了海平面升高,病虫害加剧、土地沙化等这主要是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科子家提出多种方法,其中有人提出将CO2通过高压管道,通入深海海底储存,以减 少CO2的排放,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下列反对意见中,你认为不能成为反对理由的是(  )
A.将CO2通入深海海底要消耗大量能源,消耗能源也会加剧CO2的排放
B.海水呈弱碱性,大量CO2溶于海水生成碳酸,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大
C.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储存在海底,会使很多陆上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
D.当发生海底地震时,深海海底储存的CO2会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是由于在溶液中含有Fe3+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O3
(3)石灰水显碱性是由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