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因此需要加热;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CO2,并测量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中;若试管2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且其中的石蕊溶液变红,则试管2中的液体可能是稀盐酸,若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导管口冒气泡,且锥形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2中的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钠.
解答 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O2或H2;
(2)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因此需要加热;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D;
(3)若用F装置收集CO2,并测量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中;故答案为: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中;
(4)若试管2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且其中的石蕊溶液变红,则试管2中的液体可能是稀盐酸,若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导管口冒气泡,且锥形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2中的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钠;故答案为: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沉淀,加入适量稀盐酸 | 沉淀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 假设①正确(填序号) |
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甲同学 | 在盛有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 | 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 |
乙同学 | 在盛有10 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碳酸钠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乙同学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 若有气泡生成 | 稀硫酸过量(“过量”或“不过量” |
若没有明显现象 |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药品实验编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大理石 | mg,块状 | mg,块状 | mg,粉末状 | mg,粉末状 |
盐酸(过量) | wg,稀盐酸 | wg,浓盐酸 | wg,稀盐酸 | wg,浓盐酸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 产生白色沉淀 | 气体中有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