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3℃时,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有溶质析出
D、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t3℃时,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B、t1℃~t2℃,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升温变为不饱和溶液;
C、据图可知:A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温度高于t2℃时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将t3℃时候,B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2℃,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故错;
B、t1℃~t2℃,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t1℃时候A、B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A升温变为不饱和溶液,而非饱和溶液,B升温溶解度减小,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D、温度高于t2℃时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析出晶体,溶剂不变,仍为饱和溶液,从而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溶液状态变化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10.6g镁铝合金中加入稀盐酸后生成1g氢气,加入NaOH后恰好使AlCl3和MgCl2恰好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铁B、氧气C、空气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柠檬酸、果汁、小苏打、水等制取汽水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棉花、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用食盐水除水壶中的水垢
D、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①NH3   ②N2   ③NO   ④X   ⑤N2O5.根据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N2O3
B、N2O
C、NaNO2
D、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操作方法Ⅰ 操作方法Ⅱ
A 蒸馏水与硬水 肥皂水 观察颜色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通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分别点燃
C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灼烧、闻气味 用水浸泡
D 氧气与氮气 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Mg(OH)2和碱式碳酸铜[Mg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受热分解均能得到氧化镁.现有12.6克上述固体混合物,与146克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形成不饱和溶液.若取等质量的原固体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可得氧化镁(  )
A、8.0克B、6.0克
C、4.0克D、2.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县是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每天定时打扫街道,露天焚烧垃圾
B、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也奉劝别人不吸烟
C、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夜间直接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硫原子的质子数为
 

(2)当上图中x=0时,则该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
 
;(填粒子符号)
(3)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AB3型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是
 

(4)如图中该周期元素原子的一条变化规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