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C.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解析】 试题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B.氯酸钾受热可以分解出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反应的进行,错误;C、液态空气中含有液态氧,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等于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故选B。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18届九年级(5月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氯化铵(NH4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氯化铵可用作_________肥。
(2)氯化铵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77.3 |
60℃时,向盛有45.8g NH4Cl的烧杯中,加入100g的水,充分路解后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达到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NH4Cl_________g,或②_________℃
(3)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②中所得的饱和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氧化钙
氮;不饱和;9.4;降温至40;AC。 【解析】 (1)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2)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即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55.2 g氯化铵,所以100g水中溶入45.8 g NH4Cl形成溶液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达到饱和,可以继续加入氯化铵55.2g - 45.8g = 9.4g,或将温度降低至40℃,此时溶液刚好饱和。(3)降低温度可使小烧杯中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
C. 灼烧棉线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D.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上升
B 【解析】 A、描述现象时不能说明物质的具体名称,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解中空气中生成盐酸小液滴,故瓶口有白雾产生,正确; C、灼烧棉线不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填空题
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①吃烧烤时远处都能闻到一股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烤时若碳不完全燃烧,容易引起CO中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游客旅游是自备“雪碧”汽水(配料主要是碳酸水、白砂糖),他打开瓶盖时发现有许多无色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③温泉水对人体有保健和美容作用。池中的水常采用“砂滤——活性炭——消毒剂”的净化工艺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_________性。
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A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不能很好的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H2CO3=H2O+CO2 ↑吸附 【解析】 试题分析∶(1)上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瓶中液面上...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归纳物质的性质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物质之间的共性(即相同的性质)或特性(即不同的性质)。下列各组物质的共性和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物 质 | 共 性 | 特 性 | |
A | CO、CO2 | 常温下,都是气体 |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
B | H2、CO | 都有可燃性 | H2有毒,CO无毒 |
C | 浓硫酸、浓盐酸 | 水溶液都显酸性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
D | KMnO4、H2O2 | 都能够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 | 常温下KMnO4是固体、H2O2是液体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A、碳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但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B、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但一氧化碳有毒是一种污染性气体而氢气无毒; C、浓硫酸、浓盐酸都是酸溶液,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对D、高锰酸钾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但常温下高锰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若 Na2SO3已部分被氧化变质,某同学为测定 Na2SO3样品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方 案如下:
(方案一)沉淀法 主要操作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图中②、③的操作名称分别为②______、③______。
(方案二)测 SO2质量法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装置如图所示:
(1)该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反应原理为_____(用方程式表示)。
(2)装置中干燥管的作用是什么?_____。
(3)反应前和反应后都要吹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_____。
(4)样品中 Na2SO3 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用 m1、m2 表示)。
洗涤、干燥或烘干H2SO4(浓)+Na2SO3 = H2O + SO2↑+ Na2SO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U 型管装置中,对实验造成干扰 。反应前一般先用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装置内空气影响;反应后用氮气把反应 产生的残留在容器内的 SO2 气体全部导入 U 型管吸收装置中,确保反应产生的气体被全部吸收。 【解析】 本题考查了测定物质的组成。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进行分析,综合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
B.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D. 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锌溶液中
C 【解析】A、加水溶解、过滤时,由于两种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因此无法分离,错误;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原来的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C、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蒸发时,水和氯化氢挥发,最终得到氯化钠固体,正确;D、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锌溶液中,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铁、铜活泼,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泼性,错...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为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二氧化锰放在气球中,实验时将二氧化锰同时倒入试管中,在反应结束前的某一时间同时观察,现象如图所示。
(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②中所取过氧化氢溶液体积和二氧化锰质量分别为______。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H2O2 2H2O + O2↑ 10mL 1g 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 O2↑;(2)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故②中所取过氧化氢溶液体积为10mL,二氧化锰质量为1g;(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2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 )
A. 星火燎原 B. 水滴石穿 C. 积水成渊 D. 披荆斩棘
A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星火燎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燃烧是剧烈发光、发热的化学变化,星火燎原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水滴石穿是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积水成渊是将水聚集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