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纯碱(Na2CO3)的性质后,联想到家中蒸制馒头时常用的物质小苏打(NaHCO3),于是采用市售的小苏打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
(3)向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了白色沉淀.
(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由实验(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或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请归纳出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至少三点)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可与酸发生反应;它可以与碱反应,它受热能分解.
实验二:测定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市售的小苏打样品NaHCO3的质量分数的标注为95%,该兴趣小组对此产生了疑问,于是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假设小苏打样品中的杂质可溶解于水,并对实验测定无影响).测定过程,取10g固体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如下:Ca(OH)2+NaHCO3═CaCO3↓+NaOH+H2O,过滤得到沉淀(CaCO3),干燥后称量质量为10g.经计算得到NaHCO3的质量为8.4,
结论:小苏打样品NaHCO3的质量分数仅为84%,低于标注.
利用本题中信息,请你设计出新的测定方案(简述实验方法和分析,推理过程):取一定量固体样品放在大试管或其他加热仪器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冷却后,用天平称量残留固体质量,得到质量差即为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到碳酸氢钠质量和质量分数并与样品的标注比较..

分析 (2)主要是考查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4)①从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防止倒吸的原理角度来回答;②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证明水的存在,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根据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角度来分析.

解答 解:实验一:(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1分)
(4)①为了防止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应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有水生成,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说明a中无二氧化碳生成,而b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即得出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或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的结论;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有: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可与酸发生反应;它可以与碱反应,它受热能分解等.
实验二: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的化学性质,通过称量加热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量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进而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实验一:(2)NaHCO3+HCl=NaCl+CO2↑+H2O;
(4)
①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或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可与酸发生反应;它可以与碱反应,它受热能分解.
实验二:取一定量固体样品放在大试管或其他加热仪器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冷却后,用天平称量残留固体质量,得到质量差即为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到碳酸氢钠质量和质量分数并与样品的标注比较.

点评 本题是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和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结合新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按如图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第三周期的Na、Mg、Al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的质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1)历史上,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现在你认为该观点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
(2)现代化学上,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表示为: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stackrel{点燃}{→}$  二氧化碳+水
B.磷+氧气$\stackrel{点燃}{→}$ 五氧化磷
C.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D.氯酸钾 $→_{△}^{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
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
D.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A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基本反应类型
为分解反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B中现象是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肥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1)该化肥的化学性质为:①与碱性物质混用会因放出氨气,而损失肥效; ②受热易分解,
(2)该化肥的物理性质为易溶于水.
(3)一包该化肥(50kg)中有8kg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所示),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左端铜丝表面变黑,玻璃棒左端下沉,玻璃棒右端上升,化学方程式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铜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的
C.饱和溶液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不饱和溶液
D.只要在溶剂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始终能保持其饱和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