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氧气用于抢救病人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D、氮气用于填充灯泡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用于给病人供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C、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了氢气密度比空气下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D、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磨豆成浆B、剪纸成花
C、酿谷成酒D、雕石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的X的化学式是(  )
A、N2
B、O
C、NO
D、N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中学化学实验室有图1所示的装置,用于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1)请写出图中任意一种仪器的名称
 
,其用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装置选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图A作为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一个缺陷可能致使导管堵塞,该缺陷是
 
;写出该方案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属于
 
(“化合”或“分解”)反应;验证收集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
 

(4)实验室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发生装置
 
;收集比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装置
 
,可用此装置收集甲烷的理由是
 
,当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盖上
 
拿出集气瓶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收集完毕后,应先
 
(选填序号:“a、熄灭酒精灯”或“b、将导管移开水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某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采用的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主要操作有:
①从水槽中撤出导管;②收集气体;③固定装置;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加热;⑥熄灭酒精灯;⑦装药品.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⑦③⑤②①⑥B.⑦④③⑤②⑥①C.①②③④⑤⑦⑥D.④⑦③⑤②⑥①
(4)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可选用A和
 
装置的组合.此方法和氯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相比优点是
 

A.生成物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②A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A.把导管放入水中,后用手捂住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B.用注射器连接橡皮管,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看是否能形成一段水柱
C.用手捂住试管,后把导管放入水中,再松开,看导管口是否有水倒流
③若选用C装置制取氧气,可以对C装置做如下改进,可行的是
 

A.在锥形瓶中加入较多量的双氧水使液面没过长颈漏斗下端
B.在长颈漏斗下端接一根橡皮管
C.在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竖立放置一个小试管,试管口套住长颈漏斗下端
(5)小明同学取过氧化氢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3g.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消耗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
 
.(列示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各元素相对 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元素
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元素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丽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A和
 
(填字母),A装置中缺少
 
,缺少该物品导致的后果是
 

(2)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时,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收 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做分子运动实验时,将分散滴有数滴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
(1)用
 
(填仪器名称)吸取浓氨水,滴在右图管口棉花上,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内的现象是
 

(2)用微粒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B、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一定会加快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D、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