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 )

A. 4g氧化铜和1 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D. pH= 9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答案】C

【解析】

A、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2CuO+C2Cu+CO2可知,第16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12份质量的碳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木炭有剩余,设: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x

解得x=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5g-1.1g=3.9g,故A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向pH= 9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低于7,故D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D. 吸取和滴加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12 滚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12 猜想II:有__________

猜想III:有CaC1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的检验

C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分子的运动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B. a处的反应为CO + FeO=Fe + CO2

C.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后加热

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 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1[查阅资料]

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一水垢 (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20°C):

阴离子

阳离子

OH-

CO32-

HCO3-

Ca2+

微溶

不溶

可溶

Mg2+

不溶

微溶

可溶

根据上述物质的溶解性,小组同学确定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____(写化学式)可能含有Ca(OH)2MgCO3

2[提出问题 ]水垢的主要成分中是否含有Ca(OH)2MgCO3?

[实验方案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里加入Na2CO3溶液。

___

水垢中无Ca(OH)2.

[实验方案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按上图组装后,9.8 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打开止水夹K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精确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 g关闭止水夹K ,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 ,从导管a处再次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4.4g (注意: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NaOH的混合物)

3[实验讨论]

①加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 ,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

如果省略这一步骤会使得 最终得到的结果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②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___g。通过计算说明该水垢中_( 填序号)MgCO3.

A 一定

B 一定不

C 可能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法是一种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同学们对所学物质进行的分类(甲、乙、丙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可再生能源

化合物

有机物

绝缘体

乙、丙

地热能、核能

酸、碱

甲烷、盐酸

海水、香油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