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1.8g木炭放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无固体剩余.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的玻璃管和成有23g20℃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容器里.若反应生成6.4g铜,从玻璃管中出来的气体跟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一种正确盐溶液,求:

  

(1)跟氧化铜反应的气体在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中的质量分数.

(2)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答案:
解析:

  解:设与氧化铜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设生成2.8g CO需碳的质量为a

  

   a=1.2g

  设1.8g-1.2g=0.6g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z=2.2g

  ∴跟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一氧化碳在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100%=56%

  与NaOH反应的的总质量:y+z=4.4g+2.2g=6.6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W

  

   W=12g

  设20℃时,100g水中溶解NaOH达饱和状态时所需NaOH的质量为M

   M=109.1g

  答:(1)质量分数为56% (2)20℃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1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4、在学习了木炭具有吸附性能之后,红红和明明同学在研究用木炭粉漂白红糖的原理.
(1)他们将红糖置于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溶解,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中的哪一种?
(2)用托盘天平来称量一定质量木炭时,若将砝码放在左盘,木炭放在右盘,天平达到平衡时,砝码为10g,游码读数为1.8g,则木炭的质量可能是多少?
(3)他们又将称量的木炭碾成粉末,倒入绷在玻璃杯上的纱布里,将上述分散系缓缓通过木炭粉注入玻璃杯中,反复过滤几次,得到滤液的颜色为无色.木炭粉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为了得到白糖,他们将滤液蒸发,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哪些?(写出其中的两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竞赛题 题型:问答题

在学习了木炭具有吸附性能之后,红红和明明同学在研究用木炭粉漂白红糖的原理。
(1)他们将红糖置于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溶解,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中的哪一种?
                         
(2)用托盘天平来称量一定质量木炭时,若将砝码放在左盘,木炭放在右盘,天平达到平衡时,砝码为
10g,游码读数为1.8g,则木炭的质量可能是多少?                         
(3)他们又将称量的木炭碾成粉末,倒入绷在玻璃杯上的纱布里,将上述分散系缓缓通过木炭粉注入玻璃杯中,反复过滤几次,得到滤液的颜色为无色。木炭粉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为了得到白糖,他们将滤液蒸发,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哪些?(写出其中的两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学习了木炭具有吸附性能之后,红红和明明同学在研究用木炭粉漂白红糖的原理.
(1)他们将红糖置于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溶解,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中的哪一种?
(2)用托盘天平来称量一定质量木炭时,若将砝码放在左盘,木炭放在右盘,天平达到平衡时,砝码为10g,游码读数为1.8g,则木炭的质量可能是多少?
(3)他们又将称量的木炭碾成粉末,倒入绷在玻璃杯上的纱布里,将上述分散系缓缓通过木炭粉注入玻璃杯中,反复过滤几次,得到滤液的颜色为无色.木炭粉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为了得到白糖,他们将滤液蒸发,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哪些?(写出其中的两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6年第十六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河南赛区)初赛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学习了木炭具有吸附性能之后,红红和明明同学在研究用木炭粉漂白红糖的原理.
(1)他们将红糖置于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溶解,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中的哪一种?
(2)用托盘天平来称量一定质量木炭时,若将砝码放在左盘,木炭放在右盘,天平达到平衡时,砝码为10g,游码读数为1.8g,则木炭的质量可能是多少?
(3)他们又将称量的木炭碾成粉末,倒入绷在玻璃杯上的纱布里,将上述分散系缓缓通过木炭粉注入玻璃杯中,反复过滤几次,得到滤液的颜色为无色.木炭粉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为了得到白糖,他们将滤液蒸发,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哪些?(写出其中的两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