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
②C、N、O、P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③因为原子的________数不同,所以它们是不同的元素。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将对应的字母序号填入空格内。
A.分子结构不同 B.微粒间隔变大
C.微粒在不断运动 D.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①经过花园能够闻到花香,这是因为___________。
②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温度计示数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非金属 质子(或核电荷) C B A D
【解析】
(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以上四种元素的汉语名称分别为:碳、氮、氧、磷,故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3)因为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元素;
(4)①经过花园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C;
②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选B;
③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A;
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 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 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浙江宁波,19题、)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苯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X |
反应前质量/g | 3.9 | 9.6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6.6 | 2.7 | m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 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如图).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①需要氧气;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请回答:
①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活中水能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得到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学生用下图1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____光,产生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一些白色固体掉落在石棉网上。
(1)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小红按如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黄色固体是 |
(反思与交流)
① 写出镁条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 空气中的含量远大于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却远多于,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
③ 从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钠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你对燃烧条件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①图 1、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A、C 中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图1、2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和碳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
②如图1实验,加热前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图 1、2 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图2C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b.图 1、2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倒流,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或喷灯
c.图 1、2实验分别生成1mol二氧化碳,实验需要的碳和一氧化碳的物质量也分别是1mol
④某兴趣小组在做完图2实验后,进行了如下图的改进,也得出了碳和氧化铜能反应的结论,有一个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不够严密,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己知氧化铁不溶于水,可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 乙组: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丙组: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并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实验时要先通C0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实验结束时是否需要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取出,说明原因___________。
按方案2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___________,则乙组猜想正确;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实验反思)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B. 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C.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 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