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煤的干馏      D.石油分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下面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2H2O22H2O+O2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如图是制备时的常用装置如图1:根据你对上述内容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C的名称是    

②一般采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理由是         

③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④采用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酸钾分解时会产生少量的氯气.可利用  (填序号)装置,并向其中加入       溶液除去;

⑤三种制氧方法中都出现二氧化锰,他们的作用有何不同?          

信息提供:氯气有毒,会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症状严重时会致人死亡,少量氯气通过碱溶液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B. 城市建设引起尘土飞扬,造成PM2.5严重超标,应多植树、多洒水

   C.糖类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经氧化都能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

D.长期使用硫酸铵化肥会使土壤酸化,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钠投入到NH4Cl溶液中,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并生成大量气体。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1)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作此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2)实验:甲同学为判断气体成分,查阅资料得知:2NH3+3CuO  3Cu+N2+3H2O。

于是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

(3)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酚酞试剂变红色,证明有      ▲      ;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固体表面由黑色变红色,证明有    ▲     

(4)实验反思:①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乙同学认为甲的设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HCl,于是他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    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   ▲     HCl(填“有”或“无”)。

③写出Na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利用沉淀法可测定某粗盐样品的纯度(假定粗盐中的杂质全部是MgCl2).每次取1000g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样品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320

640

820

900

沉淀质量(g)

23.2

46.4

58

58

(1)求粗盐的纯度(写出解题过程).

(2)当样品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aCl(杂质Na2CO3

除杂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B

MnO2、KCl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C

NH3(H2O)

干燥

将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

D

NaOH、Ca(OH)2

鉴别

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   Fe3+   Na+    OH-      B.K+   SO42-    Na+   NO3-

C.C1-    K+    SO42-   Ba2+     D.Ca2+  Cl-   CO3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电脑中大量使用硅,其元素符号是

   A.Si             B. S            C. Ca           D.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