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l)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中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方案
现象溶液变红产生
结论清液有氢氧化钠清液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纳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防止影响对NaOH的检验.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纳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AC(填序号).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Ca(OH)2溶液.

分析 【实验探究】
(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的产物中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2)根据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
【反思交流】
为了使碳酸钠完全反应,应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拓展应用】
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

解答 解:【实验探究】
(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的产物中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故填:合理.
(2)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白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3)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交流】
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防止影响对NaOH的检验.
【拓展应用】
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不能选择氯化钙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使用氯化钙时能够带入新杂质--氯化钠.故填:AC.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
(1)合理;
(2)CaCO3+2HCl=CaCl2+H2O+CO2↑;
(3)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反思交流]除去溶液中的Na2CO3,排除其对NaOH检验的干扰;
[拓展应用]AC.

点评 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酸性较弱的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维持皮肤菌群平衡.因此沐浴液的酸碱度宜为(  )
A.pH<0B.4.5<pH<6.5C.8<pH<10D.pH>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1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要把10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88g.在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是俯视读数,将导致稀释后的硫酸溶液质量分数>(填“>”、“<”或“=”)10%.
(2)试计算用上述稀释用的稀硫酸测定50gBaCl2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已知:BaCl2+H2SO4=BaSO4↓+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t℃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5g.在100g 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1.6g无水硫酸铜粉末,若温度不变,则可析出胆矾2.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只写结果)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有盐酸、氯化铜、碳酸钾、氢氧化钡和硫酸镁五种溶液,其中氢氧化钡 能跟其余四种溶液都发生反应,这些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其中有3个反应产生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纯碱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纯碱溶液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当溶液的pH=7后,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2)A点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据消防部门初步调查,武汉长丰大道与古田二路交汇路口道路发生的爆炸事故是由于点燃了排污井内的气体引起.
【提出问题】排污井内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排污井内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了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2种或3种等.
(2)甲烷(CH4)可用来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 $\frac{\underline{\;高温\;}}{\;}$ CO2+2H2O+4Cu
【提出猜想】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排污井内气体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Ⅰ:有CO2、CH4      猜想Ⅱ:有CO、CH4
猜想Ⅲ:有CO、CO2       猜想Ⅳ:…
【实验验证】: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如下的实验探究排污管里气体的成分.
(1)你作出的猜想Ⅳ是CO、CO2、CH4
(2)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①装置A出现浑浊,证明猜想Ⅱ不正确.
②小组通过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的现象,证明猜想Ⅲ不成立.
③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为了进一步确认气体中是否含有0一氧化碳,小明将装 置C处导出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乙图装置G、H,经实验测定装置G质量增加1.8g,装置H质量增加2.2g,由此证明猜想Ⅰ成立.
(4)若分别用足量的一氧化碳和甲烷还原两份等质量的氧化铜,则两个反应生成铜的质量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铵根离子2NH4+
(2)3个亚硫酸根离子3SO32-
(3)写出氯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3}{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