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原子呈中性的原因是(  )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特点和原子内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解决本题.
解答:解: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微粒的带电情况,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有关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放热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碱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
氯化镁
氯化镁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Mg+2H2O
  △  
.
 
Mg(OH)2+H2
Mg+2H2O
  △  
.
 
Mg(OH)2+H2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拓展与延伸】
(1)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可能显中性或弱酸性,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氯化钾溶液显
性.
(2)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有关
有关
(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如图2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
Ba
Ba

研究四:确定镁条的成分:
称取3.2g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0.2g.
求:
①此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1%
11.1%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子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1)原子中,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2)原子呈
性,原因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原子核
上,原子是
不是
不是
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建邺区一模)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去除表面的氧化镁等杂质
去除表面的氧化镁等杂质

(2)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放热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Mg+2HCl=MgCl2+H2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
氯化镁
氯化镁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Mg+2H2O
  △  
.
 
Mg(OH)2+H2
Mg+2H2O
  △  
.
 
Mg(OH)2+H2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拓展与延伸:
(1)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可能显中性或弱酸性;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氯化钾溶液显
性.
(2)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有关
有关
(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如图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离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
Ba
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其化学式为 C3H6N6.三聚氰胺为白色晶体,无味,密度1.57g/cm3,微溶于水.低毒,常温稳定,高温可分解,放出有毒的氰化物.三聚氰胺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
材料2:三鹿奶粉加入三聚氰胺后使奶粉的含氮量增大,以此冒充蛋白质.牛奶呈中性或微酸性,而三聚氰胺的水溶液呈碱性.目前较多采用尿素[CO(NH22]在高温环境下反应生成三聚氰胺,同时得到氨气(NH3)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三聚氰胺粗品.经热水溶解,过滤,冷却结晶后制成成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有:
白色晶体,无味,密度1.57g/cm3,微溶于水
白色晶体,无味,密度1.57g/cm3,微溶于水

(2)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有:
低毒,常温稳定,高温可分解,放出有毒的氰化物.
低毒,常温稳定,高温可分解,放出有毒的氰化物.

(3)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
126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6.7%
66.7%

(4)奶粉中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三聚氰胺被人称为“蛋白精”,价格便宜.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试解释三聚氰胺可以冒充蛋白质的原因:
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价格便宜
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价格便宜
;不法分子通常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而不是在液态牛奶中添加,原因是
三聚氰胺微溶于水,在液体牛奶中添加会造成牛奶中出现沉淀
三聚氰胺微溶于水,在液体牛奶中添加会造成牛奶中出现沉淀

(5)工业上一般采用尿素法生成三聚氰胺,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CO(NH22
 催化剂 
.
C3H6N6+3CO2↑+6NH3
6CO(NH22
 催化剂 
.
C3H6N6+3CO2↑+6NH3

(6)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具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相关原因:
三聚氰胺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
三聚氰胺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

(7)请你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三聚氰胺升华和三聚氰胺在高温下分解放出氰化物,有何本质区别?
三聚氰胺升华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三聚氰胺在高温下分解,分子本身发生的变化,三聚氰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组合成新分子
三聚氰胺升华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三聚氰胺在高温下分解,分子本身发生的变化,三聚氰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组合成新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