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在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在密闭的体系里消耗CO2,使气体压强减小.
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以上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甲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取一个与甲装置同样大小和质地的软塑料瓶,充满CO2后,注入与NaOH溶液体积相同的水,振荡,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1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2
写出方案1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Na2CO3+CaCl2═CaCO3↓+2NaCl.
(3)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的发生.

分析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因生成不溶的碳酸钙而出现石灰水变浑浊,明显的实验现象足可以说明反应的发生.而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反应是否发生无法得到明确的判断.仅仅借助气体体积变化,又会因溶液中的水既能溶解二氧化碳又可以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也不能得出有说服性的结果.如果能证明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即证明生成物,则可以解决上述的一系列问题.证明碳酸盐可使用滴加稀盐酸或其他试剂(如氯化钙溶液)产生气体或沉淀来实现.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分析证明反应的发生的可行实验途径.

解答 解:(1)图甲、图乙,在密闭的容器内使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图甲中的塑料瓶变瘪,图乙中的鸡蛋落入瓶中,都是在密闭的体系里消耗CO2,使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
故答:在密闭的体系里消耗CO2,使气体压强减小;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水,气体二氧化碳不但能溶于水且可以和水发生反应,因此二氧化碳气体的减少原因在此又难以确切判断:究竟是CO2溶于水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为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减少和氢氧化钠有很大关系,可取同量的水做对比实验,会发现仅是水,气体减少的体积明显小于氢氧化钠溶液.做一个对比实验:取一个与甲装置同样大小和质地的软塑料瓶,充满CO2后,注入与NaOH溶液体积相同的水,振荡,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即可判断.
故答:取一个与甲装置同样大小和质地的软塑料瓶,充满CO2后,注入与NaOH溶液体积相同的水,振荡,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
(2)可以采取验证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虽然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因此不能使用酚酞变红的方法来检验是否生成碳酸钠.可以考虑常用的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来实现检验.如方法一滴加稀盐酸,也可以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氢氧化钡等溶液),使溶液中的碳酸钠变成沉淀.
故答: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法1有气泡产生
方法2将CO2通入NaOH溶液后,再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或石灰水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也可仿照方案一的图示】出现白色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CO2+2NaOH═Na2CO3+H2O,Na2CO3+CaCl2═CaCO3↓+2NaCl;
(3)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故答:检验生成物.

点评 对比实验、反应物检验是探究无明显现象反应是否发生的常用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H、O、C、三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最常用的溶剂H2O;
(2)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CO2
(3)最清洁的能源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废旧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C.将草木灰和碳铵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
D.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除杂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
ACu(CuO)加入足量稀硫酸,洗涤,干燥
BKCl(MnO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O2(水蒸气)通过盛有烧碱固体的干燥管
DCaO(CaCO3高温煅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温度不变时,某固态物质的溶液M,经如下变化:
M1溶液$→_{无晶体析出}^{蒸发5g水}$M2溶液$→_{析出2g晶体,过滤}^{蒸发5g水}$M3溶液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M2和M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将M3溶液再蒸发5 g水,析出晶体一定是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2)稀硫酸中的溶质H2SO4
(3)3个铵根离子3NH4+ 
(4)碳酸钡中钡元素显+2价$\stackrel{+2}{Ba}$CO3
(5)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①是单质,则②可以是化合物,③可能是氧化物
B.①如果是空气,则②可以是钢
C.若①是有机物,则③可以是碳酸钙
D.若②化合物,则③可以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
①CuSO4溶液与NaOH溶液、②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次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
(1)写出实验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为紫色,则滤液呈中性(填“酸”、“中”、“碱”). 废液在烧杯中混合后,肯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氯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和氯化钡;
小亮认为:可能含氯化钠和氯化钡;
你认为:还可能是氯化钠和硫酸钠(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明显不合理?为什么?小明;因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在溶液中共存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适量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滤液中不含BaCl2
实验B: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滤液中含有Na2SO4
【交流拓展】a.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除了加入NaOH等碱性溶液外,还可以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Mg或Al或Zn.
b.在盛有100g氢氧化钠溶液的大烧杯中缓缓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空气中的各种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
D.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