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图书档案着火宜用_________________来灭火;
(3)将家用燃气(主要CO)的液化气灶改成烧天然气后,空气进气管的直径应_________________。
隔绝空气(或氧气)液态CO2灭火器增大 【解析】 (1)家里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盖上锅盖,这样可以使油和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珍贵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比较好,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后会向四周扩散,不会损坏资料.故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3)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2CO2,CH4+2O2CO2+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 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 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A 【解析】 试题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由于两种分子并不是在中点位置相遇,故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不相等,根据白烟产生的位置,可判断氨气分子运动速率更快,错误,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氯化铵微粒仍在运动,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故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 ( )
A.稀盐酸和铁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氯化钠
D 【解析】左边试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右边试管中液体A滴入与固体B接触时不生成气体,也不可能放出了大量的热.四个选项中,只有水和氯化钠不生成气体,也不可能放出了大量的热,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现有一杯糖水,取出一部分,测其密度为,则剩余糖水的密度是( )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人教版化学2019届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汽油燃料为汽车提供动力,用于提炼汽油的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石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解析】 (1)汽油燃料为汽车提供动力,用于提炼汽油的化石燃料是石油; (2)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从增大氧气的浓度或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人教版化学2019届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下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 Q点
B. N点
C. P点
D. M点
A 【解析】 物质燃烧条件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Q点氧气浓度最大且温度较高,故Q点燃烧更旺。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人教版化学2019届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减少煤的浪费 B. 减少氧气的消耗
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减少酸雨的形成
A 【解析】试题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提高煤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煤的浪费,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 试题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故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答案: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铜可做导线是利用了其__________性.
(2)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多种方法,若只用三种物质来验证,这三种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导电;铝、硫酸铜溶液、银(或氯化铝溶液、铜、硝酸银溶液等答案合理均可);Zn2+;Cu和Fe. 【解析】 (1)铜可做导线是利用了其导电性; (2)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常利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来设计实验:“中间不变,两头变”、“两头不变,中间变”,因此:①铝与硫酸铜反应,可验证铝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与硫酸铜不反应,可知银的活动性比铜弱,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