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淮安)请从①活性炭②聚乙烯③熟石灰④硝酸钾中选择适当物质,用其序号填空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2)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3)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的是(4)可用于包装食品的合成材料是.
【答案】分析:(1)改良酸性土壤应该加入弱碱中和.
(2)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三元素中的至少两种.
(3)吸附色素的物质要具有吸附性.
(4)可用于包装食品的合成材料一般是聚乙烯等.
解答:解:(1)改良酸性土壤应该加入弱碱中和,故应选熟石灰.
故选③
(2)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三元素中的至少两种,故应选硝酸钾.
故选④
(3)吸附色素的物质要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
故选①
(4)可用于包装食品的合成材料一般是聚乙烯等.
故选②
点评:此题是对材料使用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物质的性质进而得到相关的用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淮安)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XX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小麦粉、小苏打….她思考: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
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实验一: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
甲烧杯中石灰水不变浑浊,乙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
甲烧杯中石灰水不变浑浊,乙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
,则能得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Na2CO3
Na2CO3

实验三: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3)
20℃时,各取10g两种样品,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
20℃时,各取10g两种样品,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
(4)
在烧杯中不能完全溶解的是碳酸氢钠,在烧杯中可以完全溶解的是碳酸钠
在烧杯中不能完全溶解的是碳酸氢钠,在烧杯中可以完全溶解的是碳酸钠
【交流总结】
(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
(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治疗胃酸过多
治疗胃酸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1?淮安)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2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1)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______(填装置序号).
(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与F连接,则F中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由此说明了CO2的性质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1?淮安)炼铁厂以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焦炭、石灰石、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13图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生铁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炼铁厂用来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3)反应过程①②③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4)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1?淮安)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获得和性质的网络图.

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电解水是实现转化①的途径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用转化③获得O2时,通常需要在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nO2,其中MnO2起作用.
(3)CO2和O2.相互转化的方法很多.在自然界中,CO2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作用.
(4)转化⑥是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