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乙醇氧气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2.34000
反应后质量/g002.22.7待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在反应后待测数值为1.4g;
(2)请计算判断X的组成元素:含有两种元素,其质量之比为3:4;
(3)若X是CO,那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5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6H2O+2CO.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计算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

解答 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2.3g-0g=2.3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2.3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g-0g=4g;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0g=2.2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2.7g-0g=2.7g;由质量守恒定律,X是生成物,且生成X的质量为2.3g+4g-2.2g-2.7g=1.4g,故待测的数值为1.4g-0g=1.4g.
(1)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为1.4g;
(2)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2.3g乙醇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2g、0.3g、0.8g;2.2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是0.6g、1.6g;2.7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3g、2.4g.因此反应物中共有1.2g碳元素、0.3g氢元素、4.8g氧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0.6g碳元素、0.3g氢元素、4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说明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0.6g:0.8g=3:4;
(3)反应中,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frac{2.3g}{46}:\frac{4g}{32}:\frac{2.2g}{44}:\frac{2.7g}{18}:\frac{1.4g}{28}$=2:5:2:6: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5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6H2O+2CO.
故答案为:(1)1.4;
(2)3:4;
(3)2C2H5OH+5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6H2O+2C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
(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快,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粉碎后的蔗糖溶解得快,这是因为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
(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是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等体积、同温度的水,加入等质量的块状蔗糖,其中一个用玻璃棒搅拌,一个静置,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氢能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研制成功,以乙醇为燃料汽车已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南昌市也有部分汽车改用天然气作燃料.
(1)上述三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是乙醇.
(2)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
(3)目前氢能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主要原因有生成成本太高(列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4g硫在不同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单位:克)
所用氧气质量246
产生二氧化硫质量48m
(1)m的数值应为多少?
(2)以上甲、乙、丙的实验哪些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以上哪次实验中硫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以下是在实验室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实验时设计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长颈漏斗末端没有浸到液面以下.改正后,写出用该装置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要得到较纯净的O2,收集气体是应选择装置D;且要等到时候再收集.
(2)装置G的集气瓶里预先装了少量水,其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3)实验室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NH3,其发生装置应选A,收集装置应选E(均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是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是c中有固体析出.
(3)t2℃时,将65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50g.
(4)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维生素、糖类、油脂、蛋白质四类物质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属于有机物B.糖类习惯上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C.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D.都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钙CaCO3  硝酸银AgNO3  硫酸H2SO4  氢氧化铜Cu(OH)2 氮气N2
氧化铁Fe2O3  氯化亚铁FeCl2  水H2O  二氧化锰MnO2 盐酸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