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水变成了冰,水分子的主要变化是(  )
A、分子的间隔
B、分子的质量
C、分子的性质
D、分子的大小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变成了冰,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确.
B、水变成了冰,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C、水变成了冰,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性质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水变成了冰,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理变化的实质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间隔大小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月球车落月,月岩中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3,其中铁元素为+3价,钛元素化合价为(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上述操作具有的共同目的是(  )
A、充分利用热能
B、防止容器破裂
C、有利于反应进行
D、加热时温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封的充满氧气的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启开的是(  )
A、木炭B、红磷C、蜡烛D、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B、食盐C、食醋D、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造成最终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容量瓶事先没有烘干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D、定容后,摇匀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a是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a、b放入两支试管中同时加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总说法对吗?为什么?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原镁条的质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