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 实验假设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Ⅰ | 能发生钝化 | 取一铁片先插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 无明显变化,假设成立. |
Ⅱ | 能发生钝化 | 取两片相同的铁片,一片放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与另一片同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浸过浓硫酸的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另一铁片表面产生红色固体,假设成立. |
分析 (1)依据浓硫酸具有的脱水性与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2)①根据浓硫酸的稀释过程的操作要领分析解答;
②从曲线观察两种不同的酸的吸水情况的变化趋势分析解答;
(3)①根据对比实验的特点从浸过浓硫酸的铜片不会发生反应,而未浸过浓硫酸的铁片发生了反应的情况描述现象和结论即可;
②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利用不同处理的铁片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对比实验进行设计即可;
③根据加热前后反应的温度变化及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解答 解:(1)浓硫酸具有的脱水性与吸水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过后观察,字迹显黑色是因为其脱水性导致的纸张炭化,而除去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是利用其吸水性,起到干燥剂的作用;
(2)①浓硫酸的稀释时应酸入水并不断搅拌使溶解时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失;
②从曲线观察两种不同的酸的吸水情况的变化可知: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开始两者吸水速度差异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速度越来越接近,吸水能力越来越弱;硫酸浓度越稀吸水性越弱,到一定浓度后就失去吸水性;硫酸吸水能力可能会受环境温度、湿度、气压、酸的用量、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等.
(3)①根据对比实验的特点从浸过浓硫酸的铜片不会发生反应,而未浸过浓硫酸的铁片发生了反应,所以未浸过浓硫酸的铁片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浸过浓硫酸的铁片由于发生了钝化则不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II的设计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讨,体现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强调了结论的正确性.
②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可对浸过浓硫酸的铁片和未浸过浓硫酸的铁片与稀硫酸进行接触,看反应的发生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发生了钝化现象;
③由实验叙述可知,两种情况的差别实质就是反应时温度的变化,所以可从该处做出发点分析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可以是加热条件下,氧化膜被破坏(被浓硫酸溶解),铁继续与浓硫酸反应.(或热的浓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刺激性气体;或热的浓硫酸不能使铁钝化;或铁的钝化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或铁与浓硫酸的作用与温度有关)(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等;
故答案为:(1)脱水; 吸水;
(2)①浓硫酸,水; ②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
(3)①浸过浓硫酸的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另一铁片表面产生红色固体;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更科学.
②取两片相同的铁片,一片放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取出,与另一片同时放入稀硫酸溶液中.
③加热条件下,氧化膜被破坏(被浓硫酸溶解),铁继续与浓硫酸反应.(或热的浓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刺激性气体;或热的浓硫酸不能使铁钝化;或铁的钝化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或铁与浓硫酸的作用与温度有关).
点评 该题属于实验方案的探究题,主要是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掌握设计实验的目的及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 |
B. | 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 |
C. | H2S中的“2”表示两个硫原子 | |
D. | $\stackrel{+2}{C{O}_{2}}$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取1.8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 猜想①错误 |
②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 所得固体质量大于0.8g | 猜想③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Fe+6HCl═2 Fe Cl 3+3H2↑ | B. | CaCO3+2HCl═CaCl2+H2O+CO2↑ | ||
C. | Cu+Ag(NO3)2═NO3)2+Ag | D. | Mg+O2 $\frac{\underline{\;点燃\;}}{\;}$Mg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