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按下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能是
A. 氢气和水蒸气 B. 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 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纸的小花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的小花变色, “看到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会同时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气体有还原性,无水CuSO4变蓝,说明反应生成水,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也可能是原有的。A. 氢气和水蒸气,不可能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错误; B. 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本身有二氧化碳但无水;反应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现象符合,正确;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不会出现硫酸铜变蓝的现象,错误; D. 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有二氧化碳和水,通入气体后,能看到紫色石蕊小花变红,与事实不符,错误。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2)当制取较多量CO2时,组成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选填序号),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①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②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
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
I、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用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高锰酸钾”或 “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同,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II、若用下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_端(选填“m”或“n”),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共享单车”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主要减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下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手套柄属于_________材料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3)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____;
工业上冶炼钛的过程如下:
①2FeTiO3+6C+7Cl22TiCl4+2FeCl3+6CO
②在氩气环境和高温条件下,利用金属镁和TiCl4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金属钛,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反应。
(4)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钢是铁合金的一种,工业上冶炼所需气体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若发现车篓有锈斑,可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来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据此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装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及其原因的阐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A.将导气管插入橡皮塞时:先用水湿润导气管,后插入橡皮塞;起润滑作用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符合简捷原则
C.加热时:先预热,后将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以免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D.加热时,看到水槽中有气泡放出,立即开始收集氧气,否则会导致氧气浪费。
(4)某同学在做氧气实验时,发现试管炸裂,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______)
A.加热前未将试管外壁擦干 B.加热前试管未均匀受热
C.加热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反应停止时,先熄灭酒精灯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某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于是,老师让该同学重新做实验:先往集气瓶中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该同学收集的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所以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并不能保证收集到的氧气很纯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X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O2,气体应从 ________(填a或b)通入。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实验室欲制取CO2,且多次进行有关性质的验证实验,应选择C装置,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C装置制取一定量较纯的氢气。当发现液面不能与锌粒接触,此时又无酸液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不能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
A.稀盐酸 B.硫酸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至三种元素组成。I为单质,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其它均为化合物。G、D属于盐,A、E、F属于氧化物,且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8,B、C、D形成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变红。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I的化学式 _________ ;D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写出E→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A→B的反应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一些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
(2)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杂质气体,若用B、E、F等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则装置的接口顺序为:a→(____) (____) →(____) (____) →收集,其中E中所放的药品为 ________ 。
(4)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使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当观察_______ (填实验现象)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再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后,关闭活塞a、b,轻轻振 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③有同学认为仅做上述实验不严密,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所选的试剂是 _________ ,产生的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以下题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应选用的装置用品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装置J收集氧气,当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A.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B.熄灭酒精灯
(3)制备氢气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Cl2的原理是: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制备Cl2应选用的装置是(夹持装置略去)________,Cl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Cl2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
(5)若用下图装置收集Cl2,气体应从______口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错误(填“1”“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
(4)写出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