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 16.6%B. 6.1%C. 12.2%D. 9.1%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锌元素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葡萄糖酸锌是一种常用的补锌剂。锌缺乏容易造成发育障碍,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
(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葡萄糖酸锌中C:H:O:Zn的质量比为______。
(3)每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______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其中丁实验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集起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序号),指出另外两个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_____。
(2)A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_____。
(3)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得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都应在_____仪器中进行。
(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物质种类 ④元素种类 ⑤各物质的总质量 ⑥原子种类 ⑦原子质量 ⑧每一种物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A.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围观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SO2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可用NaOH吸收SO2 (同时生成Na2SO3和水),从而消除其危害。
(1)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生成SO2气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2)硫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如S2、S4等,其中一种单质分子的模型如图(图中黑球表示硫原子,短线表示使原子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所示。该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在该分子内,每个硫原子跟其它______个硫原子相结合。
(3) NaOH是由Na+和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构成的化合物。
(4) 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化合物X.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a2SO3的大16,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蔗糖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100g10%的蔗糖溶液中取出20g,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B. 把50g 20%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需加入150g水
C. 将10%的蔗糖溶液和20%的蔗糖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5%
D. 100g 2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20g蔗糖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2)C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探究)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查阅资料: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Cu2(OH)2CO32CuO+H2O+CO2↑。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
(3)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
(4)步骤Ⅱ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此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目的是_____。
(5)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从环保角度分析其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