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饮料说明】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发生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填写试剂名称).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3)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   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200mL15℃a(待记录)
2200mL50℃b(待记录)
(4)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5)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依据化学方程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6)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5)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不断摇动两套装置中的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分析 【实验一】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2)根据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通常选用的是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
【实验二】
(3)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5)根据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进行分析;
(6)根据通过不断的摇动锥形瓶,可以使产生的气体加入B装置进行分析.

解答 解:【实验一】
(1)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种类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化学方程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可以确定未知物为CO2
(2)检验二氧化碳,可以使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3)通过控制变量法可知,温度不同,加水的体积需要相同,实验二是为了探究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两次实验中加水的体积必须相同,都是200mL;
(4)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但不溶于植物油,这样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5)温度只是影响反应速率大小,不会影响产生的气体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和反应物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6)为使A中的气体进入C装置,要不断摇动A,并且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故答案为:
【实验一】(1)CO2
(2)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二】
(3)200;
(4)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5)依据化学方程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6)不断摇动两套装置中的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点评 本题是与二氧化碳性质有关的综合性的实验探究题,既有实验操作的考查又有对化学方程式,还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注重知识的考查更有对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⑧长颈漏斗.
(2)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①②⑦⑧⑨(选填序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
①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仪器是酒精灯;
②若制取3.2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31.6g;
③当实验即将结束时,正确操作是B.
A.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B.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然后熄灭酒精灯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①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②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
I、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选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II、若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n端(选填“m”或“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
A.N2B.NC.HgD.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制得的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鸡蛋壳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
(2)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的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所填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该气体,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a→d→e→b→c→g(填写各接口字母)a→.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B.活性炭可用于防具面具
C.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1)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称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是盛放“维生素C”瓶子的标签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C的化学式部分不清,可用CnH8O6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①维生素C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
②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 CnH8O6中n=6.
(2)胃溃疡病人要治疗胃酸(主要含稀盐酸)过多症不宜服用含NaHCO3的药片,可服用含Al(OH)3的药片.则:
①胃酸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②在实验室里,将含7.8g Al(OH)3的药片加入到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时所需稀盐酸的质量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填序号).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三种元素的粒子;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和B(填序号,下同);
(2)D中x=8;
(3)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属于阴离子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内,避免因手抖动而使药品撒出
B.试管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C.剩余药品应直接倒入水池中
D.试管刷干净后应该正放在试管架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