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者于2010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
(2)相当于标准状况下的空气多少升?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 (1)根据体积、密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可;
(2)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计算.

解答 解:(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frac{4.8Kg×1000g/Kg}{1.43g/L}$≈3356.6L
(2)相当于标准状况下的空气的体积为:$\frac{3356.6L}{21%}$≈15983.8L
答:(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3356.6L;(2)相当于标准状况下的空气15983.8升.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6,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填阴或阳)离子,其离子符号是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学习小组完成“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写出图1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集气瓶.
(2)若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纯度高的氧气宜选用E(填序号,下同).
(3)如果用双氧水、二氧化锰制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木条复燃.
(5)图2是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铁夹夹在试管中间,没用外焰加热;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bc(填字母).
(6)实验操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和放棉花并固定试管→加热试管→收集气体→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停止加热”.
(7)实验反思: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氯酸钾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未加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硫化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硫化丙烯由C、H、S三种元素组成
D.硫化丙烯分子中C、H、S元素原子质量比为3: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B.高炉炼铁
C.用汽油擦拭衣服上的油渍D.用木炭除中冰箱中的异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将27.6克氯酸钾(KClO3)与2克二氧化锰(MnO2)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后,使反应停止,测得剩余固体中含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0%.计算:
(1)氯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2)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反应停止时剩余固体的质量.     
(4)制得氧气的质量.
(5)有多少克氯酸钾没有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发现家中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必须进行灯火试验
C.加油站及附近都要严禁烟火
D.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要除去氧化铜固体中少量的氯化铜粉末,只需加水溶解和过滤操作
C.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就是纯水
D.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后溶液仍然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