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 如果 | 则盐酸过量 |
如果 |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 (填序号)。
【答案】(1)观察到加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 (3)C (4)C
【解析】试题分析:(1)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中性和酸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变色。观察到加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加入锌粒,若酸过量,那么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能观察到产生大量的气泡;若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溶液呈中性,则加入锌没有气泡产生;
(3)酸性的铁钉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碳酸钠与酸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氢氧化铜是固体,能与酸反应;C中硫酸钠不能与酸反应。故选C;
(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溶液起始的PH大于7,当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的PH逐渐变细,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加稀盐酸,溶液的PH<7,故选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
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
C.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
D.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里,少量白磷常放在水里保存,而不直接放在空气里保存,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的如下推测中,错误的是
A.它易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 B.它遇水不反应
C.它难溶于水 D.它的密度比水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工业上却可用CO2来制备甲醇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如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是 。
(3)此化学工业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干电池的截面示意图。废旧电池也是资源,将其回收利用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 性。
(2)将电池填充物(MnO2、C及NH4Cl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可得到NH4Cl溶液。NH4Cl还可用作化肥使用,属于化肥中的 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干电池中含有金属铜和锌。以下能证明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的试剂组合是 (填序号)。
A.锌、铜和稀硫酸 B.锌和氯化铜溶液 C.铜和硫酸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 ;
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 .
(2)下面是利用装置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待收集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盖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3)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如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Mg+O2MgO
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Al+H2SO4═AlSO4+H2↑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BaCl2═Ba(OH)2↓+2NaCl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具有与Ne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为阳离子
B.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CuCl2
Cu(OH)2
B.H2OO2
MgO
C.CaCO3CaO
Ca(OH)2
NaOH溶液
D.MgCl2Mg(OH)2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