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一瓶未用完的长期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是9.3g,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92.9g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g。试计算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06 117 44
x y 2.2g
解得:x=5.3g y=5.85g
所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9.3g-5.3g=4g
设样品中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m
HCl + NaOH ==== NaCl +H2O
40 58.5
4g m
解得:m=5.85g
所以恰好完全反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85g+5.85g=11.7g
溶液的质量为9.3g+92.9g-2.2g=100g
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1.7%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解析】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及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根据样品质量及碳酸钠的质量可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氯化钠的质量,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碳元素。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
物,甲是单质;乙、丙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乙的相对质量比丙
的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分别写出甲转化为乙、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节能减排,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某种镁硅酸盐矿石[主要成分Mg3Si2O5(OH)4]为原料的新型绿色水泥。全球镁硅酸盐储量丰富,新型绿色水泥不必担心原材料,推广潜力很大。新型绿色水泥与传统水泥对比如图。
|
|
|
|
|
|
|
|
|
|
|
|
|
CaCO3 ==== CaO+ CO2↑ Mg3Si2O5(OH)4 ==== 3MgO + 2SiO2 + 2H2O↑
以上两个反应都属于 ▲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2)与传统水泥相比,每生产和使用1吨绿色水泥能够减少排放 ▲ 吨二氧化碳。
(3)传统水泥生产中,高温煅烧某种石灰石50吨,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已知该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为80%,杂质不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欲对含Al2O3 204 t 的铝土矿进行处理(杂质不参与反应),理论上需要消耗NaOH的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产H2的质量为 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3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4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上,回收二氧化锰。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10%的Na2CO3溶液。
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 、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mL(从10、50、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序号)。A 30g B 10% C 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