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如图所示,若A、B、C、D、E、F、G分别是氧气、碳、铁、水、二氧化碳、氧化钙、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为蓝色,G常作干燥剂。图中“﹣”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
(2)C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F与G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CO2; 供给呼吸; Fe+CuSO4=FeSO4+Cu; 化合反应。
【解析】
(1)A、B、C、D、E、F、G分别是氧气、碳、铁、水、二氧化碳、氧化钙、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为蓝色,G常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铜,G是氧化钙,氧化钙会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水,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是碳,碳会与氧气反应,所以C是氧气,B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的化学式CO2;
(2)C的一种用途是供给呼吸;
(3)A与B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F与G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上用含的烟气制备石膏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1)在反应①时,常将溶液喷成雾状的原因是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
(3)不易溶于水,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______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小明按图1所示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铝、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剧烈,产生气泡速率随着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写元素符号)
(2)实验二: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小红提出按图2进行两步实验。
a.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试管②中现象是______;
(3)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如图3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甲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
③该实验设计装置丙的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北临渤海,有保存最完整、且惟一新老堤并存的贝壳堤岛。贝壳的成分是CaCO3 (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贝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 36.4 | 59.6 | 83.8 | 108.8 |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
(2)计算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取100g该溶液与1g二氧化锰混合,使其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
(1)完全反应后,经过滤、烘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不计操作过程中的损耗)
(2)产生气体的速度越来越慢的原因是_____。
A.二氧化锰越来越少
B.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来越小
C.温度越来越高
(3)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___ | ___ |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
(4)该兴趣小组想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 猜想一不成立 | |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 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 有_____出现 | 猜想二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推导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1
④既可说明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又能说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古至今人类利用各种燃料改善生活。
(1)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煤改气”工程让我区城乡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回答问题。
(1)某小组采用高锰酸钾,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_____,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2)某气体能用E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3)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收集氨气的装置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