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1)下列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C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 D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中,数值x为__________
②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A、C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其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
(2)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D或Cl8最外层电子数BDCA2(或MgF2)2CO+2NO 2CO2+N2 【解析】 (1)①根据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回答;②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③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物,写出...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陇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断血流滴丸主含有木犀草素(化学式为C15H10Ox,)等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止血、抗菌、抗炎及免疫等药理活性。已知木犀草素的相対分子质量为286,请计算
(1)x的值为____________
(2)木犀草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6 62.9%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木犀草素(化学式为C15H10Ox)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10+16x=286.x=6;故填:6; (2)木犀草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62.9%。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2.1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题型:实验题
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________.
物理变红 【解析】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1.2氧气的制取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制备和收集的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若改用向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制备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使用多功能瓶A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先接入__________口(填“a”或“b”)。
水槽2KMnO4 K2MnO4+MnO2+O2↑ED或EC或EAFb 【解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原理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1)仪器①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发生装置E,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右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 甲 | 乙 | 丙 |
A | NaOH | NaCl | NaNO3 |
B | CuO | CuCl2 | Cu(OH)2 |
C | Na2CO3 | CO2 | CaCO3 |
D | H2O2 | H2O | O2 |
A. A B. B C. C D. D
CD 【解析】 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完全物质间转化的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一步反应即完成了物质甲到乙的转化;氢氧化钠与稀硝酸生成NaNO3,一步反应即完成了物质甲到丙的转化;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NaNO3,实现了乙到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但是NaNO3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钫(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铈原子中的中子数是58
B. 铈属于金属元素
C.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A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含义以及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与中子数没有直接关系,错误;B、铈偏旁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插入集气瓶前应用酒精灯内焰加热到其发红
B. 当木炭发红后应将其迅速插入集气瓶中部
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红光
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D 【解析】 A、木炭插入集气瓶前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到其发红,错误;B、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氧气受热扩散,正确的操作应是从上到下慢慢插入,使之与氧气充分接触,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错误;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取用液体药品
D 【解析】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A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测量值偏高,故B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不能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