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制取气体的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 A、根据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锌粒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分析;
D、根据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 解:A、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B、锌粒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
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和收集方法的掌握.有关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C.将氨水滴到加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干冰升华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归属于同一物质类别的一组是(  )
A.空气、氧气、天然气B.食醋、纯水、酱油
C.铁、水银、金D.氯化钠、纯碱、小苏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反应后两容器内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③只有O2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③④(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O2和CO2,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先通一段时间,可以将装置内空气赶出去,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 (mC/mO2)甲和(mC/mO2)乙,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mC/mO2)甲>(mC/mO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氢氧化钠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它是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以粗盐为原料的“氯碱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④的名称是蒸发.
(2)操作①②间除杂质时所加的三种试剂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均过量),其顺序要求是: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后(填“前”或“后”)加入.有同学提出用Ba(OH)2溶液代替BaCl2溶液可达到同样的目的.操作③加盐酸的作用是生成的氢氧化钠能在后面加入盐酸时反应生成氯化钠,.
(3)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
(5)50g5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水2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实验室中久置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 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制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Na2CO3的质量?(2)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表)继续探究:
计算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
发现问题:根据求得的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对照图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可用过氧化钡(BaO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阅读下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过氧化钠(Na2O2)也是一种过氧化物,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同时维持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同学们发现NaOH和NaHCO3溶液混合后物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OH和NaHCO3发生了反应
实验装备:
(1)查阅资料 NaHCO3+NaOH═Na2CO3+H2O
(2)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 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稀盐酸现象1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
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现象现象2
加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1为产生气泡,现象2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实验过程:
实验1.目的为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溶液
同学们选用了上表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右图实验
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溶液.
有同学提出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CaCl2+2NaOH═Ca(OH)2↓+2NaCl(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过滤,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2.目的是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观察到明显现象,但可以证明原反应发生了,他的实验方案是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液体与试管中,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将Na2SO4和 NaOH的混合物10克放入到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H2SO4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