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除去CO中的CO2B.B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A.AB.BC.CD.D

分析 A、根据氧化铁能够和一氧化碳反应结合除杂的原则分析;
B、根据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考虑;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溶解性的影响因素考虑.

解答 解:A、氧化铁能够和一氧化碳反应,因此除去的是一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错误;
B、对照试验,一个放二氧化锰,一个不放二氧化锰,但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C、白磷燃烧时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因此该选项可以用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正确;
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时,两支试管内都应放碘,一支试管内放水,一支试管内放酒精,看溶剂的影响,再通过放入溶剂相同,溶质不同来验证溶质的影响,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玻璃破碎B.酒精燃烧C.干冰升华D.铜丝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A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B图中发生的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进行C图所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简单方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请选择一种产物简要写出其验证方法集气瓶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有水生成或将澄清的石灰水迅速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用D图所示装置进行蒸馏时,为使水蒸气冷凝的效果更好,可对实验装置做的一项改进是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春季为防止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常使用“漂白粉”来杀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0:71:32.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9.7%(精确到0.1%)
(3)若灾区饮用水需要5%漂白粉溶液400g来消毒,则需要20%的漂白粉溶液100g,水30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来鉴别这四种溶液.
(1)甲同学实验如图1所示:由此甲同学认为A一定不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然后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则甲同学的结论:A是氯化钡溶液.
(2)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结论,乙同学的理由是若A是稀盐酸,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后氢氧化钡过量,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酚酞溶液变红只能说明实验后的溶液中有氢氧化钡,不能说明A是氯化钡溶液).于是乙同学另取少量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一种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产生气泡(或产生气泡;或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时确定了A.
(3)丙同学实验如图2所示:观察到C中产生气泡,D中产生白色沉淀.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Cl2=BaSO4↓+2HCl.
(4)同学最终通过实验区分出了四种溶液.请指出甲同学区分上述四种溶液时,在实验方法上的一点不足之处甲同学在实验开始时只取A,没有同时取A、B、C、D进行对比实验是不科学的方法(或甲同学用实验后的溶液证明A,没有另取原溶液鉴别是错误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
实验目的: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
信息资料:已知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下能迅速与O2反应生成NO2,NO2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HNO2溶液和NO气体,NO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产生干扰;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K,其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时,关闭K.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根据已知条件回答问题:
①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气泡冒出和溶液变为蓝色;
②在该反应中,“8HNO3”中共有8个氮原子,其中有2个氮原子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验证NO的生成;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吸收多余的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的功能.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NO和NO2都是氮元素形成的重要氧化物.根据信息资料写出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结合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和实验现象间存在某种微妙的关系,请你思考:将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如图乙),你会观察到试管内上升一段液柱,试管里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b(填“a”或“b”)导管能入瓶内;瓶底留少量水进行装置C中的实验,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对比装置D和C,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明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也可)该样品为b处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样品为c处溶液.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各项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取用固体药品
C.
  加热高锰酸钾
D.
 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