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C.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D.铝合金灯柱属于合成材料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判断;从发生火灾时,有害气体漂在上面,所以要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利用水吸收一部分有害气体去分析解答;据合金的概念分析.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若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则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除去,故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错误;
C、由于发生火灾时,有害气体漂在上面,所以要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利用水吸收一部分有害气体.故正确;
D、铝合金灯柱属于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2007年5月18日,某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剧毒化学物质--硫酸二甲酯(C2H6O4S)的槽罐车发生泄漏.消防队员用喷雾水枪稀释车道上泄漏的硫酸二甲酯,但仍有部分药品流到路边农田中.硫酸二甲酯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1)1个硫酸二甲酯分子中含13个原子.
(2)小军认为将汽车和人群疏散,再用燃烧法来烧掉泄漏的剧毒物硫酸二甲酯.你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因为硫酸二甲酯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环境.
(3)写出文中涉及到的任意一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C2H6O4S+7O2$\frac{\underline{\;点燃\;}}{\;}$6H2O+4CO2+2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  )
A.O3B.SO2C.CO2D.PM10、PM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物质变化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向盐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D.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20%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甲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处理水中有机物(以C6H10O5为例)的新技术,其原理可表示为:2C6H10O5+2O2=7CO2+5X,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O
C.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能液化,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氨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7:24
D.生成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用水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洗涤油污时在水中加入洗洁精以溶解油脂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都既与物理性质又与化学性质有关
D.同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同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在高温条件下,框图A中的粒子可以转化为框图B中的粒子.

(1)请在反应后的框图中补充相应的粒子图形(在图B中完成)
(2)补图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3)在此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CH4、H2O(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