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8?东城区一模)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某校学生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没有明显现象
(1)写出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2Al+6HCl=2AlCl3+3H2

(2)提出问题:铝片放到稀硫酸中为什么没有气泡?
(3)猜想与实验:针对发现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和认真的讨论,并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出了初步结论.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用品:10%的稀盐酸、10%的稀硫酸、30%的稀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若干)、氯化钠、硫酸钠、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镊子、药匙、砂纸.
问题猜想 实验操作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应的结论
猜想(一):
反应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有关?
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块铝片,然后加入少量30%的稀硫酸
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块铝片,然后加入少量30%的稀硫酸

有少量气泡产生 硫酸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对反
应有影响
猜想(二):
铝片与稀硫酸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铝片与稀硫酸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有少量气泡
产生
温度对反应有影响
温度对反应有影响

猜想(三):S
O
2-
4
能否促进铝和硫酸的反应?
没有明显现象 S
O
2-
4
以及Na+对反应无影响
猜想(四):
Cl-能否促进铝和硫酸的反应?
加入氯化钠
加入氯化钠
有气泡产生 Cl-能够促进铝和硫酸的反应
(4)反思评价:通过这次探究,同学们得到的启示是: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勇于探究.
分析:两种物质应该反应但没有发生反应的原因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反应物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表面的其他物质阻碍等,进行实验时,要针对自己的猜想结合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对设计方案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依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解:(1)铝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铝与氢气,其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3)猜想一:反应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有关?说明是改变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的实验,因此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块铝片,然后加入少量30%的稀硫酸进行实验并分析即可;
猜想二:该实验操作是物质不变给试管加热,所以是探究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猜想四:Cl-能否促进铝和硫酸的反应?因此需加入含有氯离子的物质,结合猜想三中结论,加入氯化钠可对实验进行分析(由三知钠离子不影响反应);
故答案为:(1)2Al+6HCl=2AlCl3+3H2
(3)
问题猜想 实验操作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应的结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块铝片,然后加入少量30%的稀硫酸    
铝片与稀硫酸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温度对反应有影响
       
  氯化钠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的猜想及方案设计,解题时要针对实验现象,特别是有异于正常现象的现象而提出问题,依据题目中的问题,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进行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时,需针对猜想进行设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东城区一模)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某种物质(横坐标V表示加入该物质的体积),其对应曲线变化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东城区一模)小东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位置如图所示).然后将从废旧电池外壳中收集来的锌片(过量)投入杯中,到不再有气泡产生为止(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与开始时相比,小球所处的位置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东城区一模)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
(1)搭建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是Q460特种钢.制作Q460时,通常需要向钢中添加微量的铌(Nb)、钒(V)、钛(Ti)等元素.这几种元素属于
金属
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奥运火种采集工作于2008年3月24日在希腊奥林匹亚进行,用采集的火种点燃奥运火炬.作为火种的物质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可燃性
可燃性
.火炬将在世界范围内传递,并于2008年5月首次到达珠穆朗玛峰峰顶,在那里火炬不易燃烧,其原因是
氧气浓度低
氧气浓度低
,但我国的科技人员已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
(3)奥运会火炬“祥云”(如图所示)不仅有着完美的外表,而且由于高科技的运用,大风、大雨天气都能正常燃烧.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丙烷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9:2
9:2
(填最简整数比).
②火炬点燃后,完全燃烧的产物与天然气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其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
 点燃 
.
 
3CO2+4H2O
C3H8+5O2
 点燃 
.
 
3CO2+4H2O

(4)以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C3H6,结构式如图①,也可简写为图②.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可简写成图③,该物质的名称是
环己烷
环己烷
,化学式为
C6H12
C6H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东城区一模)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依据曲线图说出三条相关信息.

(1)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甲>乙>丙
甲>乙>丙

(2)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还能得出的一条信息是
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信息中要求至少包含两种物质)
(3)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甲=乙>丙
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东城区一模)每年冬季因燃煤取暖而造成煤气中毒的事故屡见不鲜.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家庭使用煤炉取暖产生的尾气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猜测:尾气的主要成分可能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尾气之后,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为证明尾气中有二氧化碳,他们应先将收集到的气体通过装置
A
A
(填写装置序号,下同).
(2)为确定尾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将尾气通入装置C前,应先将气体通过装置
B
B
,目的是
除去尾气中的CO2
除去尾气中的CO2

(3)实验中要两次用到装置
A
A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第一次是验证尾气中含有CO2,第二次是验证CO还原Fe2O3后有CO2生成,以此证明尾气中含有CO
第一次是验证尾气中含有CO2,第二次是验证CO还原Fe2O3后有CO2生成,以此证明尾气中含有CO

(4)以此实验探究,他们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据此,你对家庭燃煤取暖有哪些建议?
使煤充分燃烧,并注意通风排气
使煤充分燃烧,并注意通风排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