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课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Ⅰ】小徐所在小组觉得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会有任何污染.于是设计的实验装置如甲图所示.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瓶中,使氢气在瓶中燃烧.
(1)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A夹,冷却后,打开B夹.
(2)有同学提出,若用CO燃烧产生CO2消耗氧气取代H2,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你是否认同该同学的意见,并简要说明理由同意,CO燃烧生成CO2气体,瓶中气压不变.
【实验Ⅱ】小吴所在的小组觉得只要装置密闭就能避免污染问题,设计了如乙图实验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1)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2)你觉得与课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相比,该实验除了解决污染的问题外还有什么优势?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

分析 【实验Ⅰ】(1)结合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用氢气燃烧测定氧气的含量时,当氢气火焰熄灭时,不能再向集气瓶中通氢气.
(2)根据CO燃烧生成CO2气体解答;
【实验Ⅱ】
(1)根据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能使气体与红磷充分接触解答;
(2)根据装置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实验Ⅰ】
(1)根据实验原理,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说明氧气完全被消耗,此时不能再通入氢气,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当氢气燃烧的火焰熄灭后,接下来对夹子的操作应是关闭A夹,冷却后,打开B夹,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判断氧气的含量.
(2)不能用CO取代H2,因为CO燃烧生成CO2气体,瓶中气压不变.
【实验Ⅱ】
(1)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2)与课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相比,该实验除了解决污染的问题外,其优势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
答案:
【实验Ⅰ】
(1)关闭A夹,冷却后,打开B夹;
(2)不同意,CO燃烧生成CO2气体,瓶中气压不变.
【实验Ⅱ】
(1)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2)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
A.Fe中的Fe2O3(稀盐酸)
B.二氧化碳气体中的CO(灼热的CuO)
C.Cu中的Fe(稀盐酸)
D.CO 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的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B.植物的呼吸作用C.利用太阳能发电D.人和动物的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下面是某化学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实验.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的示数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蜡烛减小的质量<(填“>”、“<”或“=”)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则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该实验证明该气体的性质是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玻璃杯中水面上升,该方法不能(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图1)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1)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2)为了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某同学取待测液滴加酚酞溶液,当出现红色的现象时,表明含有氢氧化钠.
(3)为了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沉淀法.甲组同学按照图2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a.步骤②须加入足量的氯化镁溶液,其目的是将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是: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镁溶液,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氯化镁溶液已经足量.
b.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则所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4)乙组同学利用酸碱中和法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4g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滴加7.3%的稀盐酸(密度为1.02g/mL),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02.04.06.08.09.8
烧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
试计算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据《金陵晚报》题为《废弃定影液中淘出银子》的文章报道,有人利用摄影店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 20 万元的银.一种回收方法的反应原理是:Fe+2AgNO 3=2Ag+Fe(NO 3 ) 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c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温度低于t2℃时,溶解度b>a>c
C.t3℃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析出的晶体更多
D.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b的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是小明进行化学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白烟
B.硫酸铵与熟石灰研磨,有氨味
C.水电解时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