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分)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液体进行了探究。

灭火器原理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猜想Ⅲ:废液中的溶质只有(1)       
【实验与探究】
(2)为验证猜想Ⅱ成立,可选用     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验证猜想Ⅲ成立,小勇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勇认为猜想Ⅰ正确,请你对小勇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4)CO2能灭火利用了其                     的化学性质。
(1)NaCl。(2)稀盐酸(合理即可)。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3)不正确,因为盐酸也能跟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有NaCl生成,所以溶质只有一种可以猜想有NaCl;
(2)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氯离子能与硝酸银中的银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而含有氯离子的物质还可能有盐酸;
(4)CO2能灭火,是因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7分)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
(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         
(2)经过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设计】
(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现象结论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知识拓展】
⑸若将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0%         B.15%       C.20%        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某物质X,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_。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
(2)该物质X可能是________。
(3)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在做“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小芳等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探究一】探究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5%、60%、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O2
90%
70%
65%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比70%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65%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       ,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            。(填“剧烈”或“不剧烈”);
【拓展】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是否合理,请说出理由?
               (填 “合理”或 “不合理”),理由:                             
【探究二】探究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实验内容】:取纯铁丝和铁丝含碳量分别为0.1%、0.32%、0.52%、0.69%的铁丝 (直径均为0.20mm),分别在氧气中进行实验。
C %
纯铁丝
0.1%
0.32%
0.52%
0.69%
实验现象
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
有短暂火星四射现象,实验欠成功
火星四射现象明显,实验成功
燃烧比0.32%剧烈,火星四射更明显,实验成功
燃烧比0.52%更剧烈,火星四射,实验成功
【结论】: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      (填元素符号)有关,就0.20mm铁丝而言,燃烧剧烈程度和其含量的关系为                                       
【探究三】:探究铁丝的纯度
探究小组取2.10g铁丝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经过除杂处理后,得到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2.32g,试通过计算求出铁丝中铁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小组活动中,王老师演示了一个实验:将烘干的碳酸镁与锌粉按照一定比例研细混匀,按照图1进行实验。然后指导同学们对碳酸镁与锌粉发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部分含有镁、锌元素物质的相关性质。                 
①氧化镁、氧化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
②碳酸镁、碳酸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
(1)实验一: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收集两瓶气体,盖好玻璃片。向其中一瓶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
无明显现象。

将另一瓶气体点燃,待火焰熄灭后,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
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②中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1                                      图2
(2)实验二: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固体产物是什么?
王老师将剩余固体分成2份,由甲、乙两组同学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将剩余固体直接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生成,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产生的气体在C处验纯后点燃,观察到淡蓝色火焰。C处点燃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甲组同学获得结论:该反应的固体产物是碳酸锌和镁。
乙组同学将剩余固体先进行了处理,然后也按照图2进行了实验,观察到A中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溶液,B中没有明显变化。他们对剩余固体的处理操作是        。乙组同学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现象,分析碳酸镁与锌粉发生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锌和氧化镁,其理由是       
(3)实验反思:老师看到两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后,确定乙组的结论是正确的,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对甲组的实验过程再次进行了分析,由B、C处产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甲组放入试管A中的固体成分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小欣同学在做完“探究铜绿的性质”实验后,要填写如下实验报告,请你协助她。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绿色粉末;
(2)将铜绿粉末用药匙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
(3)用胶头滴管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逐渐溶解,溶液呈蓝色,同时有大量
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有     出现。
结论:请你根据以上现象的描述总结出铜绿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要条,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小欣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她猜想该气体可能是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一氧化碳中的一种。请你根据化学的规律确定该气体是           (填序号)      ,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写出设计这个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郝颖同学在上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气体中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经数小时后发现                     ,U形管的液面A处          ,B处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瓶中,发现                     。该实验说明动物吸入          ,呼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1分)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l(SO4)2?12H2O]中的2种。②已知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
【提出假设】假设1:有NH4HCO3和NaHCO3
假设2:有NaHCO3和明矾;
假设3:有           和明矾。
【方案与流程】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2)气体A为      。若生成A,证明假设  或假设  可能成立;若不生成A,证明假设  成立。
(3)如果生成A,经过步骤②和步骤③后,生成气体B,则B是(填化学式)  ,证明假设  成立,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任写1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