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 解: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目前,因为可以进行代谢作用和能进行繁殖作用是生命的两大特征.而生成无论是核酸分子还是其它有机大分子,都可能由环境中的小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从有机大分子到生命是一个飞跃,其中的机理和过程尚不清晰.因此,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从有机多大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生命起源学说中的化学起源学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腐蚀橡胶帽.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捣碎试管.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污染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业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才能排放.某化工厂A、B、C、D四个车间排放的污水分别含有污染物CuSO4、HCl、Na2CO3、NaOH中的一种,现对污水作如下处理:
①将A的污水与B的蓝色污水通入第一个反应池,产生蓝色沉淀;
②将C的污水与D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二个反应池,产生大量气泡;
③将第一个反应池上层的碱性污水与第二个反应池流出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三个反应池,最终污水显中性,再向外排放.
(1)写出第一、二反应池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Na2CO3+2HCl=2NaCl+H2O+CO2
(2)最终向外排放的污水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将pH=3和pH=5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小于7(填“大”、“小”、“等”).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试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分馏汽油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克,洗涤后溶液呈中性,求这些分馏汽油中含硫酸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用实验证明一包黑色粉末是由氧化铜和炭粉混合而成的.甲、乙两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甲:黑色粉末$→_{充分震荡}^{足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甲:黑色粉末$→_{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在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试回答:(1)甲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依据是,证明有炭粉的实验依据是部分黑色固体不溶解.
(2)以上两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小明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
③将滤渣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
④向滤液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1)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
(2)在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C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
(3)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测得碳酸钙的含量将偏小.(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根据图象及相关的数据可求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为多少?(C:12,Ca:40,Na:23,O:16,Cl;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浓盐酸、氢氧化钠、石灰水三种物质的溶液长期存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物质是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不是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小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两条曲线交点含义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饱和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除去甲中含有的少量的乙的方法为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